return第十六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1 / 2)  大明,我有紅警基地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

韓林兒拿下武安,自稱明王,對紅巾軍進行整編,改稱明軍。宣布:“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

此令一出,韓林兒更是得到了武安漢人和明教的擁戴,均表示願為主公死戰,救援高郵張士誠之事,自然也就再不用動員了。

不可讓一家之獨子在戰爭中因參戰死亡,其主旨是保護普通家庭的完整與維護基本的社會秩序,防止因戰爭造成的家庭破裂。

在元末一個人命如草的亂世,韓林兒竟已經如此。韓林兒的做法,實在令很多漢人感動。

當然,韓林兒這做也不僅是為了出名,更是為了讓所有明軍沒有後顧之憂,勇敢投入到戰爭之中,畢竟元軍的強大乃天下共識,如果士卒們沒有拚死一戰的決心,那這場救援就別打了,結果必敗無疑。

韓林兒一道命令下去,五萬大軍立馬有一萬去了屯田,韓林兒於是帶著剩下的四萬精兵,帶著繳獲的二百萬兩銀子,去光明頂拉練。

韓林兒打算兌換四百大衣哥,以紅警大衣哥為核心將領,然後練兵一個月,救援高郵!

老杜帶著韓天壽和鄭地主屯田收攏流民,進行的非常順利。將地契和高利貸收據一把火燒了,同時給紅巾軍分地。

在武安,以前蒙古貴族憑借他們的政治特權,大量占有土地。元朝皇帝通過“賜田”,使蒙古人獲得大量土地,致使大多數漢人失去了土地。

蒙古貴族的特權利益,人為地製造**。大元規定,民族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等,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做了不同的規定。

蒙古人打死漢人,隻罰出征和“燒埋銀”了事,漢人和南人打死蒙古人除判處死刑外,還需出50兩“燒埋銀”。隻許蒙古人打漢人,不準漢人還手。中原地區10戶養一個韃子,10戶輪流使用一把菜刀,韃子還胡作非為,任意奪人之妻就寢。

皇帝、貴族和官僚,隻知享樂腐化,欺壓人民,因而矛盾己經激化。

彌勒教、摩尼教和白蓮教紛紛組織武裝起義。

還有很重要的原因,糧食短缺。大元現在很亂,至正十年,曾收納了一千三百五十萬八千八百八十四石糧食。而浙江(實際上指江蘇和浙江兩省)占了四成,河南占兩成,江西占一成,一成在中書省,一成在湖光、陝西、遼陽。

但浙江東部,方國珍起義不再稱臣。浙江西部被張士誠占領,大元正在圍攻。河南蝗災普遍,陝西等地發生了自然災害,結果大元大都缺糧了。

俗話說:好人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老百姓一般不願參軍。在饑荒年,情況就不同了。老百姓沒吃的,非常饑餓,即使不願當兵,為了生存,他們也隻能這樣。

大元帝國本可以一舉兩得,招募饑民當兵,既可以撲滅起義的火焰,還可以對付起義。然而,這需要具有財力。

為了挽救大元帝國的命運,元順皇帝終於頒布了一項詔書:“出五千壯丁為萬戶,五百名壯丁為千戶,一百名壯丁為百戶。”

元順帝的詔令表明,無法維持原始的軍事獨裁。而且就連蒙古貴族的政治製度也出現了縫隙,開始也向漢人地主開放,在實踐中也給予了更多的優惠待遇。

許多組織義軍的漢人地主,真的必須有100、500和5000以上的人馬,才能被稱為百戶、千戶和萬戶嗎?

這不是絕對的,隻要有人能拉起隊伍,想要怎說全憑自己決定,元政府一般不會問。最受漢人地主歡迎的稱呼是元帥,當時,“元帥”也非常多。

有兄弟,有武器,就可以稱為元帥。在所有元帥中,眾所周知的有三人,他們是巴圖魯、察罕鐵和李思琪。

巴圖魯是蒙古貴族的後裔,他是羅洛軒偉的世襲人,被派往雲南並被提升為元帥。

至正十一年,元軍命令他率領3000人,控製住四川農民叛軍。巴圖魯在襄陽招募了兩萬人馬,組織訓練,鎮壓農民起義,形成了有實力的武裝力量。

元順皇帝至正十四年,巴圖魯晉升為四川省平章省軍統帥,負責鎮壓農民起義。

察罕鐵,其曾祖父師闊台,在元初跟隨軍隊進入河南。隨後,察罕鐵一家就定居在河南省沈丘。察罕鐵很愛學習,常懷有“天下誌向”。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