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杨紫安看上蕙畹那里了,从第一天起就对她颇为照顾,蕙畹猜大约是没有兄弟姐妹的缘故,蕙畹原没想到,记得封建时代的男人们,凡是有些地位和金钱不就是三妻四妾的吗,宗民宗伟说,他们京城的家里,如今就有几个姨娘生的弟妹,可是杨紫安贵为世子,却是个独苗岂不奇怪,这是回家来听父母说闲话才知道的。
据说这个平安王胎里带的身体不好,虽正妃侧妃侍妾有几个,却在子嗣上由是艰难,到了小三十的年纪,王妃才做了胎生下了世子杨紫安,所以甚是钟爱,加上平安王和皇上关系亲厚,世子被当今皇上视作同胞,可以想象的出,世子必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但是平安王却并不着实溺爱,时常亲自教导,故也很有教养,并不依势欺人,受到颇多赞誉,而且聪明机敏处,更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
蕙畹不禁想起杨紫安看着自己微笑的样子,的确,那种通透和从容的风度自是和旁人不大相同,毕竟是出身皇族,蕙畹觉得,他隐于内的犀利定然不像表面上那么温和亲切,就像平安王一样,爹爹说过平安王曾顷刻间就稳定了朝纲,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个亲切温和的人。
总的来说,上学的生涯对于蕙畹来说苦大于甜,因为一开始的卖弄,使得洪先生较了真,对蕙畹的要求甚至比对世子还要严格些,看那意思,势必要把蕙畹培养成为一个他心目中的栋梁之材才罢休,偏偏蕙畹是个最会取巧的,在那些正经学问上,只知毛皮罢了,所以洪先生没少生气,洪先生觉得,蕙畹之所以背诵不下来这些正经文章,完全是没用心的缘故。
洪先生深深相信蕙畹是聪明的,所以罚的也比旁人严厉,往往别人背不下来就抄十遍,蕙畹如果背错了,那就是二十遍,令蕙畹不禁有些哀怨,到了后来,蕙畹甚至一度有些后悔了起来,后悔自己不该来凑这个热闹,这简直就是受罪吗,不过还好,有几个枪手,仿着她的字替她抄几遍来凑数,蕙畹清楚,洪先生也是知道的。
但是蕙畹自有对策,每次到了交作业时,蕙畹都会用现代的知识,把通篇文章做个详尽的解说,适当的阐述一些精辟的观点,洪先生通常就会欣慰的点头,放过她,其实洪先生那里知道,背诵蕙畹的确不行,要是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