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了不错的声望,再不是那个被人看不起的出身卑贱的莽夫了。

如此一来,刘虞和公孙瓒一文一武、一柔一刚,配合默契,反倒把幽州治理得不错。

雒阳大乱、天子崩逝之后,刘虞身为汉室宗亲,也想要扶大厦于将倾。他所选择的,是荀彧的路子——先选择一名能打的诸侯进行扶持,再择一位刘氏苗裔捧上帝位,奉天子而讨不臣。

只可惜,原本挺能打的公孙瓒不知道为什么一出幽州就实力滑坡,几乎就没有再打过一场胜仗。

“辅公孙,奉天子”的路数行不通了之后,刘虞立刻改变了策略。他此次给公孙瓒写信,正式要将这新旧策略之间的第一环给扣上。

刘虞的信写得很诚恳直接,开头第一句就说自己不善攻伐,虽然带兵来救援,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按照现在这样的情况发展,你公孙瓒注定败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吾思来想去,唯有一个办法可救伯珪性命。”刘虞写道,“只是,不知伯珪狠不狠得下心来?”

【作者有话说】

第139章 不能忘记的女性

公孙瓒心头一跳, 赶紧低头接着看信件,只见上面写着“归顺刘玄德”五个大字。

公孙瓒放下帛书,心中大叹。

他当然知道归顺刘备是他当下最好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求生之路。

可是, 他与刘备相识近二十年,刘备在他眼里一直都是小弟、朋友的角色——在卢植处求学时,他是带着刘备声色犬马的大哥;在攻伐鲜卑的时候, 他是独领一军和刘备地位相当的将领;在雒阳乱局后, 他是和刘备联盟平起平坐的一方诸侯。

如今,他这个当大哥的不仅要向曾经的小弟求救,甚至还归顺成为后者的部下。这让他打从心底里接受不了。

公孙瓒的这种心态也不能说是错误,只是一种普通人常见的普通心态。

就像很多人看见哪个外国人成为了世界首富并不会难过, 只会崇拜, 而要是知道自己的亲戚朋友突然发了大财却很容易心态崩塌。

原因很简单, 因为那个成为世界首富的外国人距离自己的生活太远;而亲戚朋友却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近,是自己生活的定位“锚”。

人们天然觉得,自己的财富地位应该跟亲戚朋友的财富地位相当, 如果有谁突然升官发财了, 而自己却原地踏步, 就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出现了错误,自己的财富地位遭到了损失。

于是, 这种心态就铸就了那句经典名言“又怕兄弟过得苦, 又怕兄弟开路虎”。

公孙瓒如今就是这种典型心态。他固然依旧和刘备保持着深刻的友谊, 如果刘备此时受困, 他也很愿意出力帮忙;但面对归顺刘备的选项,他却始终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

这时, 公孙瓒的妻子侯夫人送来了热茶饭, 公孙瓒赶紧将帛书塞进衣袖里。外界焦灼的战事, 他始终瞒着侯夫人的,就怕她忧心。

侯夫人一边伺候公孙瓒用茶饭,一边与他谈笑。忽然,侯夫人瞥见公孙瓒衣袖中露出的帛书一角,笑道:“背着我藏了什么好东西呢?”公孙瓒躲闪不及,一下子被侯夫人抽去了帛书。

侯夫人也读诗书也识字,一目十行地看完了帛书,不由地叹道:“原来,外面的战事已经兵败至此了吗?”

公孙瓒忙拉住侯夫人的手,柔声安慰道:“夫人放心,瓒很快就能将那袁本初赶出幽州!”

长着大胡子的猛将刻意放轻了声线,眼神中满是水一样的柔情。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侯夫人,仿佛在对待一尊易碎的琉璃。

公孙瓒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