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年代全國的老百姓來說,至少得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沒有見過飛機,甚至有很大比例的人連聽都沒有聽過,更別說如此龐大的機羣了。
就算是京城的老百姓見過世面,但此刻看到天空當中四級編隊的飛機,一個個的也是瞪大了自己的眼睛,原來天空當中出現一兩架飛機,這就能夠引得很多人出來看了,可現在一下子出現了這麼多,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老百姓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中上層的人很快就明白了,羅爲民也沒有刻意的讓手下的人宣傳,靠着老百姓人傳人,這纔是最好的傳播方式,而且很多人還會從中添油加醋,沒準兒會給咱們說出更多的結論來,反正咱的實力在這裏擺着以後在京城做事得方便很多。
當天上午的時候,飛機連續在空中飛了兩個圈,甚至是還跑到津城去了一趟,哪裏日本軍隊多他們就往哪裏去。
沿途的日本軍營全部都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他們並沒有接到上面的命令,原本以爲是他們自己的飛機,畢竟在整個京津地區,除了他們的飛機之外,其他的人都沒過來,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沒着急,不過當看到上面的標誌的時候,他們的腦海裏出現了一個名字,那就是羅爲民的抗日鐵血軍。
誰也不敢相信抗日鐵血軍擁有了這麼多的飛機,而且還敢肆無忌憚的到他們的頭頂上來,所以日本軍隊馬上就進入了戰鬥狀態,即便是這樣,很多人的心理也非常的着急,誰都知道陸軍和空軍對上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勝算的。
這個時候華北駐屯軍的高層纔想起來,羅爲民好像是從南方回來了,莫非這件事情是他搞出來的嗎?之前他們就已經是和浦江周圍的軍隊透過氣,看看羅爲民在浦江是如何做事兒的,現如今不就對上了嗎,那個傢伙也是帶着一支空軍到了浦江,這才把整個浦江的局勢給穩定下來。
現在又想着故技重施,真以爲我們這邊也是南邊嗎?
“我們在周圍地區的空軍有多少?”
說話的是新上任的華北駐屯軍司令長官松本司令,此人之前的時候,曾擔任第三師團師團長,後來因其他原因離開了第三師團輾轉反側之下來到了華北駐屯軍。
“報告司令長官,我們在這一地區的軍隊受到嚴格的限制,協議規定我們只能有八架飛機,而且全部都是偵察機,雖然我們增加了兩架飛機,但沒有一架戰鬥用的,只能夠掛載一些小型炸彈,而且數量極其有限。”
手下的人小心翼翼的說道,雖然他們在外面表現的非常強悍,但真實的底子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力量,只能夠嚇唬一些普通軍隊,如果要是遇上鐵血軍的話,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對手。
“報告司令長官,龍國的國防部發來一則電文,說羅爲民成爲了華北軍事巡查員,以後,在這地區的所有軍事事情,全部由羅爲民負責,尤其是關乎我們日本方面的。”
松本司令長官正想要找點兒事兒呢,誰知道還沒有找到一個由頭,這封電報就已經是過來了,這算是甩鍋嗎?以後如果這一地區發生了軍事衝突,是不是金陵方面就不管了呢?
“馬上給他們回電報,就說我們如果要是發生軍事衝突的話,那他們是不是要袖手旁觀?如果要是這樣的話,我方不承擔任何責任。”
這個辦法以前的時候,日本將領用過很多次,只要是把這樣的電報發送到國防部,那麼立刻就把那些人給嚇尿了,畢竟他們也沒有抵抗的決心,總是在計算雙邊的工業產值和軍隊數量,當他們計算完畢之後,立刻就覺得兩國之間的差距太大,根本就沒有辦法對抗,所以也就開始認慫。
十五分鐘之後,電訊科科長親自帶着電報過來了,上面是國防部的副部長親自回覆的,表示日本方面所說的可以承認,在現在這一刻開始華北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羅爲民,畢竟他是華北軍事巡查員,代表着國防部在這一地區行使權力,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找他協商。
看到這封電報的時候,司令部裏的高級官員都不吭聲了,最大的刺兒頭到了他們這裏來了,在浦江那邊的人已經發電報來了,千萬不要和羅爲民這樣的人有什麼接觸,如果要是和他有接觸的話,那最好夾起尾巴來做人。
當時收到藤田英男的這封電報的時候,很多人還哈哈大笑,畢竟日本海陸軍之間不和,這幾乎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一個海軍將軍發出這樣的電報,簡直不知道有多麼的丟人。
當時他們發出笑聲的時候,的確是帶着一絲不屑,可後來羅爲民在浦江的所作所爲,讓他們知道羅爲民這傢伙不是軟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