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第002章 廟堂之上(1 / 2)  平行三國之奉先傳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

長安,未央宮。

二百多年前,王莽兵敗,焚燒未央宮而亡,從此一直荒廢,直到董卓遷都,才被董卓重新修建了一番,卻因為時間倉促,並未完善而略顯破敗,毫無王者之氣。

漢獻帝在此大宴群臣,慶祝呂布剿滅李傕、郭汜的十萬叛軍。

宴席之上,群臣大多麵黃肌瘦,唯有首座的司徒王允紅光滿麵。

獻帝雖然年幼,卻龍袍加身,冠冕堂皇,穩坐龍椅之上,遍觀群臣,心中一時間無限感慨,隻是目光掃過王允時,露出了驚慌之色。

王允抬頭回視獻帝,嘴角一抽,暗暗冷笑。

“眾愛卿,董卓及餘孽今已悉數剪除,禍亂既平,海內複清,此皆王司徒與呂溫侯之大功也。奈何東都破敗,西京寥落,糧草不濟,粗食裹腹,實不得已耳,唯有案前薄酒一樽以饗諸臣,請眾愛卿滿飲!”

獻帝聲音稚嫩,言辭無力,群臣雷聲回應,卻將獻帝嚇得麵色發白。

“陛下,”王允起身俯拜:“今日關中雖平,然關外諸侯擁兵自重,坐視陛下蒙塵而不出兵救駕,其心叵測,不可不防。”

話剛落音,又有一人起身奏道:“司徒所言極是。關東諸侯,以袁紹為首,名為討董聯盟而聚百萬之眾,明無勤王之心,暗藏董卓之誌,伺機而動,不可不防。隻是敵我不明,不宜妄自出兵,可遣使一人,前往說之,使之自散,然後可以安心。”

眾人一看,乃尚書令士孫瑞。

當初王允密謀誅殺董卓,其中主要人物除了王允,剩下的就是楊瓚、士孫瑞、呂布以及李肅。

其中呂布、李肅隻是被當做槍使,隻不過李肅以兵敗獲罪被斬於陣前,呂布卻破敵有功而晉爵溫侯,受封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與王允共掌朝政。

呂布在席間聽聞了二人言論,心中悸動,卻麵色未改。

身後張遼也聽出了其中蹊蹺,暗用手指戳了呂布後背,呂布隻是將手一舉,張遼頓時會意,不苟言笑,紋絲不動。

“兩位大人所言極是,隻不過……不知該遣何人為使?”

獻帝膽怯,唯唯諾諾。

王允閉口不提,士孫瑞出列奏道:“臣以為,能代表陛下天威之使臣,必須名滿天下,威震四方,方可使袁紹之輩知難而退,盡職盡忠,不敢有不臣之心。以臣觀滿朝文武,唯有溫侯一人堪當此大任。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這……”

獻帝第一次勇敢地表露了自己心聲,卻是無可奈何的為難之詞,眼神無辜地緩緩看向了呂布。

滿朝文武百官也都將目光匯聚在了呂布身上。

呂布端坐在案前,寵辱不驚,悠然自得,如同寒窗苦讀的士子,兩耳不聞身外事。

正當眾人驚訝而疑惑不解時,一人離席,俯拜獻帝。

此人正是左中郎將蔡邕。

當初董卓被刺身亡,無人前往收屍,蔡邕卻不顧旁人眼光,伏在董卓肥胖的屍體上放聲大哭,如喪考妣。

王允聽聞了此事,勃然大怒,認為蔡邕與董卓溝壑一氣、狼狽為奸,要將他斬了。

是呂布出麵阻止了王允,呂布說:“蔡中郎乃天下名士,為世人敬重,若貿然斬殺,恐招天下憤恨;況且蔡中郎雖然委屈事董,卻從未助紂為虐,反而勸阻了董卓諸多殺戮,若非蔡中郎,今日文武百官恐怕不及一半。於公,蔡中郎無愧於朝廷;於私,蔡中郎受恩於董卓。忠義兩全者,舍蔡中郎者何人?殺一人而自絕於天下,桀紂之徒也。”

王允雖然憤憤不平,卻又不敢與呂布正麵相抗,含恨而去。

自此,兩人原本的貌合神離就日益變得水火不容了。

蔡邕出列,向獻帝奏道:“老臣鬥膽,向陛下奏請一言,望陛下恩準。”

獻帝正襟危坐起來,作出帝王姿態:“準奏!”

“謝主隆恩!”

蔡邕伏地三拜,然後慷慨陳詞:“臣視關東諸侯,不過散兵遊勇,聚如螻蟻耳。袁氏兄弟,互相嫌棄,天下人誰人不知?豈能一心?張邈、曹操、袁紹,雖情若兄弟,不過貌合神離,早晚離德。韓馥此人,膽小如鼠,不敢為叛逆之事。孔、劉岱、王匡,宵小之輩,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