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第009章 招賢納士(1 / 3)  平行三國之奉先傳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

呂布雖然一時難以辨別田豐之言真假,但田豐畢竟也算是聞名天下的人物,倘若真真將他草草殺了,恐怕自己會背上害賢之名,那自己又與董卓、王允之徒何異?

當初王允要殺蔡邕,呂布出手相阻,也為惜才愛才。

世人隻說呂布有虓虎之勇,卻鮮有人知他也是飽讀詩書之人,所謂英雄相惜,又豈是獨獨敬重武力?更敬重知書達禮之人。

況且朝中文武對峙,武館稍遜一籌,若是能拉攏一批文人,必能打壓文官,使自己能在朝中更穩地立足。

於是,呂布有心將田豐收為己用。

“先生心懷忠貞,乃國之名士。袁紹不能用,遂有今日,以先生之大才,倘若能為國家獻力,乃是天下大幸。不知先生願意隨我返京,麵見天子乎?”

“袁公違抗王師,意同造反,而我為其幕僚,罪名與之俱同,豈有臉麵入見天子耶?”

“先生這是哪話?”呂布知道田豐這是有心跟隨自己,不過並不是很放心,笑著向田豐保證說:“袁紹當然是咎由自取,而先生卻有製勸之功。當今天子雖然年幼,然而聰慧賢明,明辨是非,乃當世之明主。以先生之才,必將拜為上大夫,又何罪之有?”

田豐低頭沉默,若有所思。

呂布見狀,繼續說道:“先生有所顧慮?實不相瞞,當今朝廷自平息董卓之亂以來,人才凋零,急需先生這樣的大才來重振朝綱。”

田豐忽然笑道:“朝廷有將軍與司徒主持朝政,尚有何患?”

呂布輕歎一聲,悵然若失:“自古以來,將相和,國家興。奈何王司徒與我暗生嫌疑,政見對立,日益形成朝臣文武分裂之局麵,相互攻訐,仿如世仇。天子年幼,有心斡旋而力有不逮,長此以往,恐朝廷終將分崩離析,重生黨錮之禍。屆時,天下必將再次大亂,數十年間難以有人重整山河。先生飽讀詩書,深知讀書人當以興複國家、造福人民為己任,以先生之忠貞與大才,必能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萬望先生勿辭辛勞而棄國家人民於不顧。”

這番言語,實在是呂布肺腑之言,誰人聽了不為之動容?

田豐不覺仰頭垂淚,黯然神傷。

回想起當年自己追隨袁紹之時,以為袁紹乃當今英雄,是國家棟梁之材,卻不曾料到他竟然庸碌昏聵,且暗生狼子野心,企圖再做董卓,自己真是有眼無珠。

反觀呂布,憂國憂民,令人汗顏。

真是人比人,比死人。

明珠暗投,令田豐唏噓不已;屈身事袁,使田豐赧然羞愧。若非被呂布說明,而是自己想透,隻怕早有一死之心。

“將軍勿再多言,若蒙不棄,田豐必生死相隨。”

田豐跪拜於地,誠懇說道。

呂布將田豐扶了起來,大笑道:“先生若歸朝廷,萬民之大幸也。”

於是奉田豐為上賓,當即命人設宴款待。

席間,酒過三巡,呂布佯裝有些醉意,向田豐問道:“袁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以先生所知,不知有幾人心向朝廷?”

田豐滿臉緋紅,搖搖晃晃站起身來:“天下大亂,人心不古。”

“先生此言何意?”

田豐垂頭瞪眼,雙眼放光:“人人都想渾水摸魚,占山為王。所謂天子,不愧是亂臣賊子眼中的提線傀儡而已,董卓如是,袁紹如是,天下諸侯皆如是。正所謂落水鳳凰不如雞,自有夏以來,哪朝哪代不是如此?”

呂布愕然驚訝,卻閉口不言,仿佛在思索什。

趁著酒興,田豐的嘴巴仿佛開了閘的堤口,滔滔不絕,繼續說道:“昔日李傕、郭汜圍困長安之際,我曾勸袁紹出兵營救天子,然後遷天子於鄴城建都,將天子牢牢控製在自己手中,自己便可借天子之口來對天下諸侯發號施令,誰若不聽,即領兵討之,待天下平定,天子之位便可取而代之。”

呂布聞言,又是一驚。

田豐卻搖頭歎息:“隻可惜袁紹不聽,錯失良機。後來幡然醒悟,卻已不合時宜。所以當將軍領兵而來之時,我又勸說袁紹不可與將軍為敵,袁紹又不聽,遂有今日。嗚呼哀哉,時也命也。”

直到此時,呂布方才接話,問道:“除先生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