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書閣,
在遙遠的商周時代,還沒有成熟的人才選拔機製。
由於奴隸主貴族把持政權,各級官吏實行「世卿世祿」,即奴隸主貴族憑借血緣關係,子孫世代為官,占據統治地位。統治者要想得到輔佐自己的賢才,比較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千方百計地實地尋訪,因此便有許多明君訪賢的故事流傳下來,比如伊尹。
伊尹的崛起之路,充分說明了一句話這等正確性——一個不想當丞相的廚子不是個好奴隸……
伊尹是夏朝末年人,相傳出生於伊水,以伊為氏。
「尹」是官名,即宰相,他原本是夏末有莘國君的一個家奴,充當國君的貼身廚師,不過此人驚才絕豔,居然從烹飪技藝中竟然悟出治國之道,而且暗合堯舜聖君之理……
他看到夏桀已臨末日,早有施展抱負之意。
商湯不知從何得知伊尹是個人才,便玩了一出曲線救國,決定娶有莘氏之女為妃,實際上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隻為伊尹爾!而伊尹也自願作陪嫁之臣,隨同到商。他背負鼎俎為湯烹炊,以烹調、五味為引子,分析天下大勢與為政之道,得到湯的高度信任,免除他的奴隸身份,任命為「尹」,即右相,成為商湯身邊最有權力的執政大臣,幫助商湯最終滅夏,建立了商朝,成為輔佐商湯奪取天下的開國元勳。
「治大國,若烹小鮮」說的就是這位。
當然,尚有一位經曆跟伊尹大抵相似,但名氣更猶在其上的名人,叫做薑尚……
漸漸的,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階級關係的變化,使原來的「世卿世祿製」失去了應有的基礎,出現了三種新的選士製度:「軍功」、「養士」和「客卿製」。所謂「軍功」就是以功得祿,以功授爵,其中秦國的軍功製影響最為深遠,秦***功製突出兩點,其一是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其二是宗室貴族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憑血緣關係就可以獲得***厚祿和爵位封邑,從而造成戰國時代「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的特點。
所謂「養士」,是高門貴族以其威勢蓄養各方來客,以便為其效力,最著名的就是戰國四公子,其中又以門客三千孟嚐君最為著名……
由秦及漢,出現了多種人才選拔方式並行的局麵,選官辦法其實有四種:「納貲」,「任子」,「察舉」,「征辟」。
由曹魏而始,,曹丕接受吏部尚書陳群建議,實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製」.
在州、郡設大小中正官,負責按家世門第和道德才能,並博采輿論,從上上至下下分九等品評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級授官.
九品中正製是「察舉製」的發展,它將選官權由地方收歸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學分類上是一種創新,選才標準趨於周密.魏、晉時期門閥統治的加強,至東晉後此製弊端叢生,中正權重,品評隨意,世族門閥把持中正,控製選舉,最終造成「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族無過進之路」.
九品中正製,已成為門閥統治國家的工具……
某種意義上來說,科舉製度其實是跟完善的用人製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部分有能力的寒門學子進入社會上層,掌握政治資源,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
科舉製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公平公正,衝破了世家大族壟斷政治資源的局麵,遏製了世家門閥勢力的發展.
但是其最為顯著的作用,卻是由此擴大了官吏的來源,鞏固了封建統治基礎……
當然,科舉製度的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人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成為阻礙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毒瘤。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緊急通知:精華書閣啟用新地址-,請重新收藏書簽!
為您提供大神公子許的《錦繡大唐》,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四百二十三章微臣遵命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