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書閣,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於!」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平生多誌氣,箭底覓封侯!」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丈樓!」
……
一首首熱血激昂的詩篇,在長安城內掀起滔天的波瀾!
誰都知道房二郎「詩詞無雙」,「才高九鬥」,其筆下足可傳唱百世之名篇數不勝數,然而現在單單為了征兵便一口氣寫下如此之多的熱血詩篇,已然震撼整個士林!
無論世家公子亦或是寒門子弟,盡皆被這些慷慨激昂雄渾豪邁之詩篇刺激等熱血賁張,興奮莫名!
這世間引領潮流的是讀書人,而最易受到鼓動的,還是讀書人。
讀書人可以追求權力禍亂朝綱丟了大明萬河山,讀書人也能前赴後繼斷頭留發不棄華夏衣冠……
房俊這些驚天動地的詩詞一經麵世,便將大唐的讀書人骨子蘊含的華夏魂魄徹底激發!
與無數貪圖軍餉免除賦役前往右屯營參軍的丁壯相對應的,便是數之不盡的讀書人……巍巍華夏,赫赫大唐,真是吾輩投身軍旅建功立業之時,怎能任憑這副身軀銷蝕在溫柔鄉,安樂窩,做一隻太平犬?
*****
李二陛下帶著馬周,李君羨,以及一身男裝英挺俊俏的長樂公主抵達玄武門外右屯營大營之時,便見到絡繹不絕的人流湧入大校場,人頭攢動,摩肩擦踵。
看著那些青衫綸巾意氣飛揚的少年書生,李二陛下使勁兒的眨了眨眼,差點以為是自己眼花……
「怎會又如此之多的書生前來參軍?」
李二陛下抑製不住心中詫異,低聲詢問。
馬周與李君羨茫然搖頭,不能解答。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縱然大唐崇尚軍功,武將的地位極高,民間也將參軍的健兒視為鄉的驕傲,但絕非人人都奮勇參軍把為國捐軀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耀。
道理很簡單,當兵容易死……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複秦兵耐苦戰,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杜甫的《兵車行》大概還得一百年才能寫得出來,但道理卻是相通的,盛唐之時百姓從軍尚且如此艱苦,更何況是百廢將興的初唐年間?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軍功是很遙遠的東西,一場戰役下來,普通士兵屍橫枕籍埋骨沙場,軍功卻隻能成就那些高級將領們的進身之階,榮耀之路,又與那些大頭兵有何幹係?
留下一條小命能夠歸去侍奉父母再見妻兒,便已經是洪福齊天……
除非朝廷征發的兵役,否則沒人願意主動去當兵。
更別說那些向來自認為「人上人」的讀書人了,世家門閥的子弟有著武勳的傳統,進了軍隊便是中高層的將領,打仗的時候躲在後麵監督兵卒們衝鋒陷陣,見勢不妙掉頭就跑乃是常態,又有幾個當真馬革裹屍為國捐軀?
從古至今,從來沒有讀書人願意去當一個隨時隨地都能陣亡沙場的大頭兵……
然而現在,這些書生一個個滿臉興奮又是怎回事?
……
「懷德兄,幸會幸會!」
「原來是仲明賢弟……」
大營門口,兩個青(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緊急通知:精華書閣啟用新地址-,請重新收藏書簽!
為您提供大神公子許的《錦繡大唐》,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熱潮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