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三天時間,其他人都沒有回到酒店,楊波則是安心在酒店跟着江詩韻學習日語。
他的記憶力非常好,基本上過目不忘,所以在學習外語的時候,就有了更多的優勢,儘管口語還有些問題,但是文字基本上就可以閱讀了。
楊波把江詩韻趕回房間,拿出筆記本開始研究了起來。
這本日記的主人名叫上川一郎,家住大阪,他在1941年徵兵入伍,隨即就加入了侵華倭軍,他在筆記裏詳細地記載了他在金陵的經歷,用了“人間煉獄”這個詞語來形容。
第一批戰利品很快就被運走了,戰利品從上海直接船運日本,或由火車、汽車運往滿洲處理,稀有金屬進行分等,其他的飾被熔化後,重新澆鑄爲統一尺寸的金錠,然後再運回日本。通過6路或是海上從中國運到日本的金塊和白金塊,或者存放在私人的保險箱裏,或者放在日本一座山的隧道和地堡裏。
後來,倭國與美國開戰,海6不再安全,後面的戰利品不得不運往菲律賓埋藏,而上川一郎,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跟隨這批寶藏來到了菲律賓。
他詳細記載了自己的行動路線,他一共經手了五個藏寶地點,最終被留在了這裏,看守這裏的寶藏,後來,他在廣播中聽到了倭國戰備的消息,而他的罐頭糧食已經被消耗一空,不得不躺在牀上等死!
儘管上川一郎並不知道具體地點,但是他卻是用“車子向西行走了一天”,“附近滿是山路”,“旁邊有一處大湖”,這樣的標誌來描述了藏寶地點,這個筆記意義重大!
楊波盯着筆記,忍不住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