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的人,沒有在公司再任職的資格後,盧開富果斷就放棄了這個參事資格,轉而支持趙璧城。
這才讓參事爭奪塵埃落定。
但是在公司入股上,由於高建武幾乎將他們的投資風險兜底,只要根據地政府不倒,他們的投資本錢基本沒有風險,所以趙璧城和盧開富都咬牙掏出了大半家底,盧開富拿出10000大洋入股100股,每股摺合100大洋。
趙璧城則拿出8000大洋入股80股,剩下的各個富戶也踊躍認購,從1股到幾十股不等,讓高建武一下子從河源就掏出來將近10萬大洋的資本金!
雖然說河源縣城人少民窮,但是那些上百年積累起來家族富戶,家底仍然相當可觀,只要看看當初小孤堖的趙發才就知道,這些依託土地發展起來的大戶,幾乎掌握了當地大半部分財富。
這些股份也不是均勻分配到幾個公司,而是將鋼鐵公司設備和工藝估值50萬大洋,礦業公司設備和資源估值30萬大洋,化工公司設備和工藝估值20萬大洋,商貿公司就是純鋼鐵礦產和化工產品經營權來估值5萬大洋。
每家公司的私人入股差不多就是一成左右。
按照高建武的規劃,商貿這塊不與民爭利益,普通商品沿用現在的商貿方式自由競爭,只是明令禁止了欺行霸市的行爲。
但是重要民生商品,如糧食,商貿公司將介入市場收儲充當穩定器,食鹽和菸草和酒類這種特殊商品,商貿公司將是當地主要渠道。
在選擇公司方面,盧開富選擇了鋼鐵公司,私人佔股2%,被高建武任命爲運營的副總經理,趙璧城則選擇了化工公司,私人佔股2.5%,推薦了一個人進入化工公司經營班子。
其它散戶就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公司認購,完成了高建武的公私合營和套取資本金的雙重目標。
一時間皆大歡喜。
.....。
96.
雲空行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