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溜溜回到長歌的林焯找到了齊蒼。此時齊蒼正在和解元良商討軍事,見到林焯二人停止了談話。
“大公,屬下無能,讓昏王被人救走了。”林焯汗顏道。
“被人救走了?可是其他郡城來的援軍?”齊蒼問道。
“不是,是一股殘軍,率領之人叫連城。”
“此人的確是一員猛將,此事怪不得你。”
“多謝大公免責。”
“好了,你暫且下去休息吧。”齊蒼支走了林焯又看向解元良:“眼下喚明洙來長歌繼位的事恐怕得推遲了。”
“確實,如果昏王不死始終是一個隱患。”解元良點頭道。
“解先生知道昏王會在那裏落腳嗎?”
“離長歌最近的大郡是武邑,昏王肯定會去那裏。”
“如何得見?”
“此前昏王出征從南方各郡抽調了大量的守軍來長歌駐防,而只有武邑未動,因爲金氏的金銀礦藏大多集中在武邑,需要大量士兵守備,如今也只有去那裏,才能保證他的安全。”
“武邑郡有多少兵?”
“三十萬左右,但是極爲分散,不過金明燁去了很有可能把他們集中起來。”
“如此倒是有些難辦了。”齊蒼皺起了眉頭。“長歌城下一戰我軍損失慘重,死傷無數,如今能戰者不足二十萬。”
“大公可以在昏王大軍匯聚之前逐一擊破。”
“我也是這樣想的,兵貴神速,我準備連夜開拔,長歌城的一切治理就交給解先生了。”
“承蒙大公信賴,解元良必不負所托。”
深夜的齊軍營裏,一名傳令兵正在疾馳。
“大公有令,全軍即刻開拔!”
……
劍川境,元氏大公府。
“父公,齊氏已經拿下長歌了,我們還不出兵嗎?若是等他們坐穩了平陽境,恐怕到時候就沒有我元氏的機會了。”
元奎端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笑道:“吾兒稍安勿躁,此事尚不需要着急,你且安心整兵便是。”
“父公,我元氏兵馬早已刀利馬壯,只待出征!”元泱高聲訴道。
“你先坐下。”元奎擡了擡手,元泱無奈只能照做。
“今日可有長歌的消息?”元奎把目光落向了一個消瘦的中年男子。
“回稟大公。”消瘦男子站起道:“昏王金明燁已經逃到了武邑郡,齊軍正窮追不捨。”
“武邑?聽說遍地黃金,那裏倒是個埋骨的好地方。”元奎點着頭又道:“高氏那邊有沒有消息?”
“高公近來新徵了許多兵馬,全部囤積在與平陽境的邊界上。”
“哦,看來那個老狐狸也在等。”
“父公,我們到底在等什麼?”元泱又忍不住發聲了,他非常不解,但是也能察覺到一些東西。
“金家小兒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你用不了多久就會知道了。”
“大公,姬氏那邊主脈已經盡復失地,文聖一脈又派人來尋求援軍了。”
“他孃的!”元奎忽的破口大罵:“這姬氏文脈真是廢物,我看一個個是讀書讀傻了,我給錢給糧給人他們都打不過一個毛頭小子,真該死!你直接告訴他們我元氏不會再給予任何支持了,叫他們自生自滅吧!”
“這樣的話,瀛洲的內亂恐怕就要結束了。”
“結束就結束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臣聽聞現任姬氏大公極其親好齊氏,等他們騰出手來後或許會站在齊氏一邊,我怕到時候可能會影響大公的大業。”
“嗯,你說的倒是有些道理。”元奎思索着,又道:“再給他們五萬兵馬,告訴他們這是最後一次了。”
“大公。”見消瘦男子又拱起手,元奎不耐的看了他一眼:“能不能說點好消息?”
“算是個好消息。”消瘦男子尷尬一笑。
“說。”
“陳氏的公子之亂結束了。”
“與我何干。”
“登位的公子叫陳穆。”
“陳穆?哈哈哈。”元奎大笑了來:“是個好消息,替我寫封信,恭喜我這個侄兒,再給他送上一份厚禮。”
……
灰撲撲的城頭上,李焰神色緊張的張望着遠方。
“左將軍,王后派我來請你過去一趟。”
連城的聲音忽的響起,拉回了李焰飄忽的心神。
“可是大王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