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喫飯的時候,王玉青又被感動的稀里嘩啦。
她跟紀奶奶和紀學寧、紀大明一起圍坐在石桌旁邊,紀小明和紀梅梅端着碗筷站旁邊喫。
桌子上炒了三個菜,蘿蔔炒臘肉,水煮白菜,茄子,茄子應該只是用水煮了煮放了點鹽、放點蔥花拌了拌。
從幾個孩子的眼神中,王玉青就能看出來這三個菜對於他們來說非常豐盛,特別是紀梅梅笑嘻嘻說:“哦耶,有午飯喫咯。”
這個年代,家裏特別貧困的農民是不喫午飯的,從這句話王玉青就聽出來,紀家估計很少喫午飯。
紀小明也高興的補了一句:“也不是野菜和酸菜,有肉。”
至於飯,她面前是一大碗香噴噴的大米飯,而紀學寧和紀奶奶面前則是玉米渣子熬的粥,三個孩子的碗中也是小半碗玉米渣子悶的飯。
紀奶奶專門把蘿蔔臘肉放在她的跟前,滿臉和藹:“嚐嚐老四的廚藝,他還放了你今兒個買的調料呢,聞着都香。”
紀小明眼巴巴盯着蘿蔔裏面稀少的臘肉塊,剛伸出筷子,紀大明呵斥:“小明!”
嚇得他趕緊縮回手。
紀梅梅軟軟地開口:“肉肉是給媽喫的,不是我們喫的,二哥。”
這話一出更讓王玉青喉嚨酸酸澀澀的,她始終沒有動筷子,而旁邊的紀奶奶擔憂的問:“咋滴,是不是不合胃口?是咱家對不住你,第一次來咱家都拿不出啥好東西招待你。”
說完,她大拇指摩擦着筷子,慚愧不已。
王玉青突然端起面前的大米飯倒了一些在紀奶奶的碗裏,說:“奶,我一個人喫大米飯,我喫不下去,咱們一家人得分着喫。”
“這可不行,你喫,你喫。”
紀奶奶慌了,摸索着抓住王玉青的手。
幾個人都驚訝的瞧着王玉青,王玉青說:“咋不行,奶,我們是不是一家人?是一家人還分個檔次啊,我喫好的,你們喫差的?”
紀奶奶說:“也不是以後都是你喫好的,說來慚愧,咱家能喫飽都不錯了,就是你頭一次來家裏,肯定得喫點好的,又走了那麼遠的路。”
“那也不行。”
王玉青拒絕,然後嚴肅道:“你們不喫,那我也不喫,我乾脆餓着。”
現在這個年代,農民一年四季很少喫到像樣的飯菜,隊裏分的一點點大米都要留着過年喫,而自己一來就是一大碗。
而這一點點臘肉,估計都是他們全家捨不得喫留着過年的。
但凡這家子對她差一點點,她就會毫不猶豫幹掉這一大碗,可是,偏偏這家子人對她好的不行。
紀奶奶也沒在推辭,笑着笑着又有眼淚流下來。
王玉青還給紀小明、紀梅梅都分了一點,給紀大明分的時候,紀大明把碗拿走,低着頭:“我……我就不用了,我不愛喫大米飯。”
王玉青聽着好笑,這孩子說謊都不會啊,她仔細打量了一下紀大明,十二歲的年齡,高高瘦瘦的,長得很清秀,性格有點靦腆,但是心思細膩,善良懂事。
特別是他下工回家,手裏捏着筆,激動的跑到王玉青面前深深的鞠躬:“謝謝,我會努力學習,我會回報你。”
說完,還用石筆在石塊上寫了一行漂亮的字:不打別人是一種教養,不被別人欺負是一種氣場。
寫完,他說:“這是我爸教我們的。”
這行字還動了點小心思,那就是怕王玉青誤會紀小明跟人打架性格不好,也告訴王玉青紀學寧是一個好爸爸。
王玉青堅持分一份米飯給他說:“一家人得公平公正。”
紀大明把頭埋得更低了,握着筷子的手很侷促,他在家排行老大,他從來不去想什麼公平公正,在他的潛意識裏,家裏的老大就該多做事,少喫飯,好東西都讓着弟弟妹妹。
所以,他除了上學就是搶着活幹。
畢竟,所有家裏的老大都是這樣。
他偷偷瞄了一樣王玉青,眼眶紅彤彤的,記憶裏,親媽都沒有她的半分好。
王玉青打算給紀學寧分一點,紀學寧瞧着裏面剩下的不多,他端着碗夾起一筷子大白菜就起身走到一邊,蹲着喫飯。
王玉青走到他跟前,不但挑了一大坨米飯給他,還朝着他的碗裏倒了很多蘿蔔臘肉。
紀學寧擡頭,木訥訥的看着她。
王玉青臉上掛着笑容,明亮的眼中彷彿有一池清波,飄蕩着聰惠和良善。
她說:“你是一家之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