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所有科研部成員,都發了期權股票,以作鼓勵。
‘雲計算’的研發,其實沒必要,提前這早搞出來的。
不過,這個關係到蘇明哲的08年抗災計劃,就不得不提前研發出來了。
隨著‘雲計算’的成功研發,蘇明哲開始把這個項目,和很多部門進行信息共享,為此還交出了一部分控製權。
其中和天象部門、地質部門的合作,尤為關鍵重要。
蘇明哲請了三十多所高校的教授、副教授,還有一百多位研究所的專家,把全球曆史性的天氣、地質狀況,都仔仔細細的添加了進去。
過了春節以後,三月份,一個全球氣象數據運作模型,就被建設成功了。
天象局的楊主任看著已經開始運轉的模型,眼神閃爍著激動的喜悅興奮:
“林總,這個數據模型如果真的能預測所有的天象變化,那就是澤被後世,功在千秋的豐功偉績啊。”
“楊主任,這個模型一定可以成功的,不過現在模型才剛剛建立,肯定會有各種疏漏,這個還需要天象局的同誌們繼續查缺補漏,砥礪前行啊。”
蘇明哲對這個數據模型,能不能建功,也說不準。
但是他建造這個模型的目的,最初也不過,是想給自己尋找一個借口罷了。
隻要有借口,自己就能堂而皇之,進行準確預測,防止災難降臨時,千萬同胞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