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周五。
等蔣翠萍去上班,蘇明哲掏出王泉、王雅芳、於虹三人給家寫的信,遞給弟弟蘇明學,讓他去送,順帶信封上還放了兩張五毛的票子:
“這是跑路費,路上渴了,餓了,自己買點吃的、喝的。”
“謝謝哥。”
蘇明學接過自己大哥遞過來的一塊錢,頓時臉上就笑得合不攏嘴,騰騰騰就朝外跑去。
蘇明哲打發走了弟弟,一揮手,就把皮毛光滑柔亮的虎皮、熊皮收到空間,隻留下十幾張鹿皮,背在身上朝著吉春市統銷統購的商店走去。
虎皮和熊皮再過幾年可就是好東西了,拿來送人都是稀罕禮物。
明知道以後會成為寶貝的東西,偏偏在這年月拿去賣,就為了換取那幾百塊錢,腦子沒有幾十年腦血栓,都幹不出這種事情來。
統銷統購的商店不在市區,而是在鬆吉大道的東端。
鬆吉大道為東西走向,被鬆花江攔腰斬斷,西邊是鬆花江市區,東邊是吉春市市區。
吉春市麵積還不算很大,市區被鬆吉大道分割成兩部分。
鬆吉大道北邊是各種小洋樓、別墅,環境優美,工廠主要以軍工廠、機械廠、科研所等國企單位為主。
南邊則是光子片區這類的‘城中村’,或者太平胡同那樣的‘貧民區’,單位也主要是木材加工廠、醬油廠這類輕工業單位。
蘇明哲家住光字片,就在鬆吉大道南邊一點。
從家走了幾步路,就來到了國道邊上,然後順著國道向東走。
他的腳步大,走了十幾分鍾,就來到了位於市區邊緣的統銷統購商店。
等他來到統銷統購的商店門口,正要走進去,忽然一個穿著棉襖的年輕人,左顧右看、縮頭縮腦的就湊了過來。
“兄弟,身上的東西賣嗎?”
“我這是好皮子,要送商店麵賣的。”
蘇明哲一看對方神色,就知道這人是傳說中的‘二道販子’。
自己也不差那點差價,所以也不想搭理他,擦身就從他身邊走過,徑自進了商店。
那人見狀,隻當蘇明哲臉皮薄,疑心重,也不以為意。
隻是等蘇明哲進了商店,他就鑽進一個胡同口,很快就消失在巷子深處。
做他們這行的,算是和公立商店搶飯碗,需要特別謹慎,一旦拋頭露麵,立刻就要換個地方,或者換身裝扮。
不過,他剛離開,旁邊又出現了一個大高個子,站在了他原來的位置上。
蘇明哲從商店出來,看到了那大高個子,不過隻看了一眼,就把眼神收了回來,然後朝著回家的路走去。
那大高個子也瞄了蘇明哲一眼,臉上卻露出一絲澹澹的微笑。
蘇明哲順著國道走了五六分鍾,在一個十字路口停下了腳步。
在他左手邊,也就是路北,有一座外表刷了白漆的三層大樓。
本地人管這棟樓,就叫大白樓。
大白樓,原本叫第十百貨商店,又叫第四副食品店,專供一些外籍專家和友人,以及一些外賓的。
後來外籍專家和友人都撤走了,這就變成了吉春市的肉食供應店,同時也售賣一些特供食品。
茅台、五糧液、呢絨、絲綢之類的奢侈品,也都能在這買到。
蘇明哲來到這,沒在一樓轉悠,徑自來到二樓,直接購買了一大堆的體育用品,比如說乒乓球拍和乒乓球,羽毛球拍和羽毛球,足球、籃球、跳繩等等。
因為購買量比較大,服務員竟然還對蘇明哲身份起了疑心,直接叫來了同事,把蘇明哲圍住了。
蘇明哲不得不把村開的采購物資證明信掏出了,服務員這才笑道歉。
離開二樓後,蘇明哲又去三樓用工業票買了一台縫紉機。
因為買的東西比較多,蘇明哲就在商店門口找了一個板車幫自己送回家。
回家的時候,路過藥店,蘇明哲又讓板車停下。
白牙山村有人口四百多人,常年生活在山區,生病了不是用點土方子,就是一直煎熬到受不了,才會去公社鄉醫院,或者縣醫院去看。
蘇明哲這次來拿藥,就是給村一些村民弄一些常用藥,免得大家小病拖成大病。
和大白樓的服務員一樣,藥店的人也對蘇明哲一口氣買這多藥起了疑惑,蘇明哲同意拿出了證明,讓對方看了看。
隻要有證明信,那就好辦。
蘇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