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去不複還了。
不論是徐凱,還是王雅芳,對鄭娟的到來,都是充滿了敵意,經常吐槽鄭娟沒文化,說話土,配不上蘇明哲。
蘇明哲為此,也斥了兩個女知青。
她們兩個麵對蘇明哲斥的時候,倒是表現得特別乖巧,一副任打任罵的態度。
不過事後,兩個女人對鄭娟該敵視還是敵視。
蘇明哲無奈之下,隻能讓鄭娟和於虹待在一起,少和王雅芳、徐凱玩。
於虹性子溫婉,雖然對蘇明哲也有好感,非常崇拜,但是還沒到王雅芳和徐凱這種近乎迷戀的地步。
所以,平日,三個女知青麵,隻有於虹和鄭娟能聊上幾句。
鄭娟的學問低,和三個女知青確實有文化差異,但是她性格也有股韌勁。
你們兩個說我配不上蘇明哲,我就努力學習。
你們女知青能做的事情,我照樣能做好,甚至比你們做得更好。
憑借著這股韌勁,鄭娟很快在白牙山村站穩了腳跟。
蘇明哲給白牙山村弄了一個工隊,一個菌菇培育實驗基地。
其中白牙山工隊經過兩個多月的增增減減,數量固定在了二十八人。
工隊有大師傅六人,師傅六個,大工十二個,還有四個女人當小工。
本來依照蘇明哲的意思,是不要女工的。
畢竟,這四個女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背不能抗,四個女人忙活一天,也就隻能幹兩個男人的工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最後還是老村長找到蘇明哲,請他通融一下。
這四個女人都是家沒了男人,如果隻是靠著給公社掙工分,根本養活不了家老小。
現在蘇明哲弄出這個工隊,就求著留下來,隨便賞口飯吃。
蘇明哲也是沒辦法了,這才讓四個女人留在了工隊,平時在工地上幹個零工。
工隊的事情,有幾個大師傅看著,幹活不怎用蘇明哲操心。
菌菇培育實驗基地,就需要有學問,有技術的人才,才能擔任了。
原本試驗基地,蘇明哲負責培育養殖,王泉、王雅芳、徐凱、於虹四個知青兼職助手,一些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在麵混個學徒工。
如今鄭娟過來了,蘇明哲就讓她跟著自己做助手,負責抄錄自己的筆記。
因為,鄭娟是蘇明哲女朋友,蘇明哲又不用她領村的口糧,其他人麵對這種工作安排,也說不出什東西來。
其實,菌菇這種東西,大部分種類,都屬於中溫性經濟作物,適宜生長溫度一般都在十度以上,三十度以下這個區間內。
東北這片地區常年都有四個多月的冬季,在這個地方培育菌菇,天然條件比較差。
好在很多菌菇對光照沒要求,隻是對空氣濕度,土壤酸堿度等要求比較高一些。
蘇明哲為了弄這個菌菇培育實驗基地,請知青辦和縣幫忙,去沈陽、長春、鬆花江、吉春市幾個地方,弄來了二十多種菌菇種子。
經過了幾個月的嚐試,蘇明哲挑選出了一種最有價值,也是長勢最好,同時還有一套成熟培育技術的菌菇——猴頭菇。
猴頭菇,在五十年代的時候,國內已經開始進行培育馴化,並且在60年的時候,木屑瓶培植已經成功了。
目前隨著經濟發展需要,同時也為了多掙外匯,很多領導都提出了發展農業經濟作物的想法。
白牙山村地處荒山,就符合發展特殊經濟作物的前提條件。
不要以為六七十年代,就不用搞經濟了。
在那段時期,國內還開過世界博覽會,同時也派各地領導帶著當地特產,出國參加國外的博覽會。
如果,蘇明哲能批量生產猴頭菇,絕對能成為知青麵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