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第六百八十六章 感業寺的出家人(1 / 3)  影視世界從做廚師開始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

從貞觀六年,也就是六年前。

李世民出巡,就讓李承乾留在長安監國了。

而這些年,李世民幾乎每年都有出巡,所以,李承乾的監國時間也不短了。

他對治國之策,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蘇明哲讓李承乾和親王、郡王們寫一篇策論。

李承乾並沒有第一時間去找自己的謀士團代筆,而是自己先寫了一篇。

到了第二日。

他這才找來自己的謀士團,讓他們幫自己評價、潤色。

李承乾召集的謀士團,有杜如晦的長子杜荷、房玄齡的長子房遺直,長廣公主之子趙節。

這三個人性格各異,能力也有上下之分。

其中杜荷,脾氣和他爹杜如晦一樣,耿直粗狂。

他在看到李承乾的策論後,就拍桉叫好。

房遺直性情魯直,緘言慎語,看過策論後,隻是默默點頭。

唯有趙節,他是個莽漢,又是李世民的外甥,李承乾的表哥,說話就沒那多顧忌,先是點頭稱讚,然後就直白講道:

“殿下,我認為,這寫策論,那就是要獻計獻策,能實行下去才行,你這辭藻倒是華麗,也說了什親賢臣、遠小人的話,但是終歸華而不實,都是泛泛之談,沒什新意不說,還缺乏讓人精神振奮的點睛之筆。”

“表哥這說,肯定有高見了!”

李承乾知道自己這個表哥什性情,對他話的一些不敬之語,也裝作沒聽到,直接問道:

“不知道,表哥有沒有可以教我的?”

“我還真有!”

趙節說著,就毫不客氣,從兜掏出一張策論,遞給身邊內侍,讓他轉交給太子。

這張策論自然不是趙節寫的,而是他門下的門客寫的。

趙節作為皇帝外甥,還是太子親信,有不少文人都投靠在他門下。

這一片策論,就是他的門客,依照趙節平日的言談舉止來寫的。

李承乾看了一遍,不得不低頭甘拜下風。

果然,自己沒有寫策論的天賦。

不過,自己沒天賦不要緊,自己身邊的人有天賦就行。

當即,四人湊在一起,拿著趙節拿出來的那份策論,開始修改起來。

長安城內,諸多親王、郡王家,也都出現了東宮的一幕。

和李承乾不同,其他親王、郡王都是直接找座下門客代筆。

包括魏王李泰在內。

畢竟,在這些人看來,自己抄筆,還是門客代筆,結果都是一樣的。

說不定,這些策論交上去,皇帝看都不看。

轉眼過去了兩天時間。

交思過書、策論的時間到了。

李承乾先一步,把自己和東宮屬官集思廣益寫好的策論,交了上去。

蘇明哲看了後,就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麵的文字簡潔,大意明了,一二三四,從政策到施行,有條有理。

李承乾能把這樣一份策論交上來,最起碼證明,他是一個思想正常的太子。

曆史上,李承乾也曾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

可惜,在長孫皇後過世後,李承乾又摔斷了腿,有了腿疾,這才漸漸開始心靈扭曲。

蘇明哲心滿意,嘴上也不吝誇讚,最後指點了一番:

“乾兒,在下次朝會之前,你要多去翻看一下史書。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兒臣謝父皇教誨。”

李承乾頓拜。

隨後,魏王、漢王等親王,郡王紛紛呈上自己的策論。

蘇明哲拉著李承乾,對這些策論一起批閱、詢問。

像魏王、漢王、紀王這些親王,還是好學之人,雖然策論是門客操刀,但是自己也都看了一遍。

麵對蘇明哲的詢問,大多都能對答得上。

而有些親王,比如說蜀王李愔,簡直是狗屁不通,就是簡單地把門客寫的策論,自己抄寫了一遍罷了。

蘇明哲問起來的時候,李愔就回答的牛頭不對馬嘴。

蘇明哲立刻把他臭罵一通,讓他回去重寫。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親王、郡王,幹脆連抄都懶得抄,直接把自己門客寫的叫了上來。

蘇明哲問的時候,這些混蛋支支吾吾,嚇得滿頭是汗。

如此半天過後,二十多人的策論,有一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