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奏折,蘇明哲吩咐張阿難把內容抄寫一遍,送給蕭瑀,讓他自辯。
被彈劾的大臣,要上奏折,進行自辯清白。
這是朝堂上的一種潛規則。
不過,如果皇帝信任大臣,會把這份奏折打回去,或者留中處理。
如今,蘇明哲把奏折抄送給蕭瑀,就是表明自己也很納悶、質疑蕭瑀獻女侍佛的用意。
蘇明哲明明知道蕭瑀沒有犯錯,卻依舊讓他自辯。
這自然是因為,蘇明哲準備借機針對佛門進行改革了。
而蕭瑀接到皇帝送來彈劾自己的奏折後,倒是習以為常了。
他在朝堂上敵人很多,經常被彈劾。
有些彈劾奏折,一看就沒什道理,就是胡編亂造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皇帝基本上就置之不理了。
但是,有些奏折,也會引起皇帝的怒火。
如果蕭瑀解釋不清楚,就會被貶官罷黜。
這就是蕭瑀在貞觀年間六度罷相的緣由起末。
這一次,蕭瑀見到彈劾自己內容,氣不打一出來,自家獻女侍佛,是蕭家的老傳統了。
怎就和皇帝選秀女扯上關係了?
蕭瑀雖然很生氣,但是為了不被冤枉,還是寫了一份自辯的折子送進宮。
蘇明哲看到蕭瑀的自辯折子後,就隨手放在禦案上。
現在,自己要準備齋戒沐浴,準備清明節的祭祀,沒時間搭理蕭瑀。
等過了清明節,自己再找他的麻煩。
轉眼,清明節就要到了。
全國百姓都需要祭祀先人,按照規定,所有人都要齋戒三天。
齋戒活動,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流行,一直持續到了兩宋時期。
而唐朝,因為高祖皇帝李淵就是一名佛教徒,所以對齋戒的事情規定更嚴厲。
高祖皇帝規定,作為佛門弟子,每個月要有十天的丁齋日,在這十天,每天都要齋戒。
這個佛門弟子,不是說出家為僧的佛門弟子,而是指那些未出家的居士。
而清明節作為一次祭祀的大活動。
按照規矩,全國所有人,都要提前齋戒三日。
在這三天,不能近色,不能食葷。
有些佛教徒,甚至在這三天,直接斷食,也就是三天不吃飯。
而蘇明哲之所以跟著齋戒三日,不過是作為皇帝,要遵守規矩,避免朝野爭議罷了。
三日齋戒日滿。
蘇明哲坐著車輦,在大量儀仗隊的陪同下,來到感業寺給親媽太穆皇後上香祈福。
因為有過去的慣例在,感業寺的主持一切照舊安排。
等祈福過後,皇帝就要去後院抄寫一篇佛經。
後世人常常抄寫《地藏經》、《金剛經》、《心經》等。
正統一些的,抄寫《地藏經》。
懶省事的,就抄《心經》。
但是,在唐初,還沒有《地藏經》和《心經》呢。
所以,想要抄佛經,隻能抄《金剛經》,才能表示自己的誠心。
而一部《金剛經》五千多字,不是誰都有毅力去抄寫的。
所以,在隋唐年間,不少權貴為了懶省事,就發明了‘印刷術’。
這種事情,聽起來,是不是有些扯淡?
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就是為了印刷經文,才被創造出來。
蘇明哲現在作為皇帝,要誠心祈福、祭祀,就隻能手寫。
而皇帝抄寫經書,旁邊肯定要有人給添香研墨。
感業寺內一共有兩百多個尼姑,其中年齡大的不符合,李淵的妃嬪,不符合。
相貌醜陋的,還不符合。
最後,感業寺推出來十幾個年輕貌美的小師傅,蘇明哲就從中挑選了一個貌美清秀的,讓她伺候自己抄經。
因為都是慣例,也沒人察覺有什不對。
就這樣,蘇明哲在寺內抄寫經文,直接抄到了夜半子時,這才把整部《金剛經》抄好。
到了此時。
蘇明哲依舊精神旺盛,感覺自己找幾個人大戰一場也沒什事。
但是旁邊研磨的小尼姑,早就餓得臉色蒼白發青。
不過,就算已經餓得快撐不住了,小尼姑還是敬業地幫著把蘇明哲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