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把整個梁國都拿下了,何至於現在還要為攻打哪一國,而犯愁啊?
一個短須中年人忽然站起來,朝著蘇明哲拱了拱手道:
“回稟聖上,臣以為,該打唐國!”
“哦?說說理由。”
蘇明哲一雙深邃的目光,溫和地看向對方,好像在鼓勵著對方大膽地把理由講出來。
“那大唐偽帝李存勖為沙陀異族立國……”
短須大臣剛要把自己的理由講出來,就見皇帝臉上的笑意竟然快速收斂了起來。
雖然不知道自己說的話有什問題,但是,這短須大臣有機智,立刻正色道:
“雖然這李存勖自標繼承了大唐李氏宗廟,卻罔顧仁義道德,寵信伶人,殘害忠臣良將……”
隨著短須大臣描述李存勖的罪過,蘇明哲的臉上這才重新有了笑意。
這就對了。
像之前講什‘沙陀異族立國’,這種離心離德的話,以後要少講。
畢竟,大漢名下如今有數十異族部落呢。
等那短須大臣一口氣講了李存勖的十三宗罪狀。
其他幾位大臣也都明白過來,紛紛同仇敵愾,對唐帝李存勖進行指責起來。
大漢國和梁蜀唐不同。
如今的大漢可以說,全靠蘇明哲一人之力,才建立起來。
大家在蘇明哲麵前,名為三公九卿,實際上就是一個‘打工’的,一點股份都沒有。
所以,當蘇明哲都明確表示,一定要出征。
結果,一群打工的還想勸說蘇明哲這個獨資大老板改變主意,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不得不說,還是那短須大臣有眼力勁。
蘇明哲眼看大家意見統一,臉上的笑意不由越來越濃厚:
“再加上一條,大唐故相乃是寡人的老丈人,我那老丈人勤勤懇懇,忠於王事,最終卻被李存勖逼死,寡人身為女婿,也有責任替他報仇雪恨!”
群臣:“……”
小朝會結束。
征討唐帝李存勖的檄文,自有禮部官員去寫。
蘇明哲命人拿來唐國的資料。
他要琢磨一下,看看明年這一戰,該如何打,才能傷亡最少。
唐國在去年的時候,就有士卒三十萬,能戰之士,也達到了十二三萬之眾。
而蘇明哲目前掌控的軍卒,才隻有十二萬左右,其餘十幾萬軍卒都是降卒,不堪大用。
明年征伐唐國時,蘇明哲要派八萬軍卒鎮守邊關,如此一來,就隻能帶領四萬義奴軍,還有幾萬降卒出戰。
雙方的兵力對比,極其懸殊。
蘇明哲如果不仔細研究一下對方資料,施展威力,還真怕陰溝翻船。
“李存勖,四十三歲,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克用病逝後,晉王之位被弟弟李克寧掌握。李存勖隻能繼承一個都尉職銜,為了奪回晉王之位,李存勖迎娶了梁帝朱溫之女真寧公主……”
“長子元祥,李存勖與前妻所生今年二十四歲……”
“次子元傑,李存勖和真寧公主長子,今年二十歲……”
“三子元成,李存勖和真寧公主次子,今年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