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的實力就算沒有折損,定然也已經惹得民怨沸騰,我們梁山大軍一到,定然能輕鬆收獲民心!”
蘇明哲看了看眾頭領和頭目,知道大家都在迫切地希望來一場大戰。
“好,三日後,我們梁山舉事,反抗暴宋!”
……
東平府府衙。
剛剛接任東平府知府一職的程萬,忽然接到奏報,說是梁山賊寇反了,並且在一日之內,就攻下了鄆城縣。
程萬聽了,隻是無所謂道:
“那梁山賊寇若是安穩地待在八百水泊之中,朝廷還拿他沒辦法。他偏偏帶兵出來了,這就是自尋死路,要知道,朝廷的三萬大軍早就等待多時了!”
東平府的兵馬都監‘雙槍將’董平,見程萬如此鎮定自若,不由好奇問道:
“大人,咱們京東西路哪來的三萬大軍啊?”
整個京東西路大約有廂兵十萬,但是這個廂兵不頂數的,一點戰鬥力都沒有。
除此之外,京東西路還有廣濟軍。
但是,這個廣濟軍分散在各個州府縣衙,能不能聚起來先不說,就算聚起來,能不能戰鬥,也是個未知數。
所以,董平非常擔憂,當梁山賊寇打來時,東平府到底能堅持多長時間。
程萬見麾下眾將領似乎都有畏懼之色,唯恐他們畏戰投敵,幹脆把自己接到的密報,告訴眾將,道:
“本官說的三萬大軍,乃是徽猷閣直學士張相爺(張叔夜)帶的兵,張相爺文武雙全,就連西夏、契丹人也對張相爺敬佩有加,區區一個梁山賊寇,遇上了張相爺,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眾將聽到,三萬大軍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張叔夜帶來的,心中畏懼頓時煙消雲散。
人的名,樹的影。
張叔夜在這個時代,真是名氣頗大,就連契丹和西夏都對他頗為敬畏。
也難怪東平府眾將聽到他的名字後,不再把梁山賊寇放在眼了。
……
“朝廷派了張叔夜對付我?這不是殺雞用牛刀嗎?”
蘇明哲得到張叔夜要來京東西路的消息後,也是無奈一笑。
方臘起兵,朝廷派‘閹人’童貫圍剿。
田虎、王慶起兵,朝廷派遣十個糟老頭子(十節度使)圍剿。
到了自己,就變成名將張叔夜了。
這也太誇張了點吧?
對於蘇明哲的無奈,其實是朝廷盡心思考過後的結果。
要知道,蘇明哲視為‘廢物’的童貫,其實在趙吉吉眼,是大宋的兵馬大元帥。
‘糟老頭子’十節度使,則是大宋朝廷眼名望頗高的老將。
而那張叔夜,現在的官職是徽猷閣直學士,本來要知海州的(淮南東路)。
現如今,朝廷派張叔夜前來圍剿梁山賊寇,隻不過算是讓張叔夜順路剿個匪罷了。
如此派遣,可謂是恰如其分。
既不誇大,也沒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