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後。
蘇明哲追成追擊三百,這才領著大軍滿載歸來。
郭靖則是帶著滿城百姓出城十迎接。
自從嶽飛嶽武穆被一句"莫須有"害了,大宋已經好久沒打過像樣的勝仗了。
就算是打退了來犯***,也會是一場慘勝。
唯獨蘇明哲,先是八千人消滅了七萬***,斬殺、俘虜六萬餘人。
大家本以為這已經是不世奇功,已經是蘇明哲的人生巔峰。
結果,這才過去一個多月。
蘇明哲又給大宋送來了一場讓人熱血沸騰,酣暢淋漓的大勝仗。
***號稱四十萬大軍,蘇明哲帶領五萬騎兵,一路追殺。
忽必烈逃回北地後,檢查了一下所部,身邊隻剩下兩萬餘人。
換句話說。
***有三十八萬人留在了南宋疆域。
這可是三十八萬人!
宋廷南渡一百年,消滅的金人、蒙古總數,也沒這多啊。
數日後,軍報送至臨安。
臨安人直接把煙花鋪子都買空了。
隨後數日,前往西湖,撒酒,祭祀先人的活動,絡繹不絕,竟然比前不久的清明節,還要熱鬧。
……
「諸位卿家,冠軍侯以弱勝強,俘虜、斬獲二十餘萬***……可謂功不可沒!」
趙昀那因為酒色而開始佝僂的身體,此刻又挺直了腰板,麵向群臣時,眼神也帶著光彩:
「寡人欲封賞冠軍侯,讓他再接再厲,收複我大宋故土,你們可有什呈議?」
「聖上,這收複故土,固然是迫在眉睫,不過,冠軍侯剛剛擊退***,若是疲師遠征,怕是會有不忍言之事發生,老臣以為,當穩妥一些,讓冠軍侯稍作休息,召他來朝,詢問一下他……」
禮部尚書謝宗賀嘟嘟啦啦一長串的話,最後總結起來就是兩點:
第一,蘇明哲功勞甚著,不重賞難以酬功。
但是,朝廷隨便封賞一下,也就是了,沒必要把他捧得太高,還把什收複故土的重任交給一個小年輕!
第二,收複故土不僅是重任,而且功勞更大,就算朝廷要指望蘇明哲收複故土,最好在他上麵安排一個人。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分掉蘇明哲的功勞,重點可以防止蘇明哲做大,免得尾大不掉,成為大宋的禍害,出現"陳橋舊事"。
不得不說,謝宗賀能當上禮部尚書,真是有把刷子。
他的一番話,就把趙昀的激情消除了大半。
甚至對於蘇明哲的封賞,也開始惆悵起來。
沒辦法,實在是蘇明哲的功勞太大,可以說,僅次於開疆擴土,收複失地。
而大宋有舊製,隻要是開疆擴土,收複失地,封王。
在此之前,封王的人有王安石、嶽飛、韓世忠,太監童貫等。
當然了,大部分人被封為王,都是死後追封。
生前被封王的,不過寥寥數位。
趙昀本就不是一個意誌力果斷的君主帝王,被謝宗賀一番話說動了心,隻好問詢道:
「那依謝學士所見,對冠軍侯的封賞,該如何辦理?」
終宋一朝,對武將都特別歧視,這種觀點不僅僅是文臣有,就是皇帝和武將自己也不能幸免。
「封公!」
謝宗賀聽出皇帝口中試探之意,當即大聲喊道:
「據老臣所知,冠軍侯籍貫為濟州府,不如封他為濟寧郡公!」
皇帝趙昀聽後,忍不
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重文輕武,送禮送成仇.
住點頭,朝著群臣詢問:
「諸位卿家,謝學士所言,可否?」
群臣中不少人是謝宗賀的朋友、黨羽,也有些人察覺到皇帝對這個意見滿意,紛紛站出來,喊道:
「臣附議!」
……
半個月後。
總管太監常喜帶著聖旨抵達襄陽宣旨。
等到常喜把封賞聖旨宣讀完畢。
「濟寧郡公?」
蘇明哲接了聖旨後,隻是眉頭微皺,就朝著宣旨太監拱手笑道:
「常公公,自從靖康禍事,濟州府已經淪陷上百年,不知官家如今封賞,有何用意,還請公公不吝指教!」
「公爺,我這還有一封聖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