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笑了起來,和陌生人一起聊天,反倒是讓他感覺很輕鬆,“很多人都這樣說。”
老人哈哈笑了起來,“你既然是這樣說,很有可能因為你生意做得很好嘍?”
楊波笑笑沒有說話。
羊肉湯湯汁濃鬱,帶著一股子膻味,但是喝下肚子,濃湯化開,帶來的是暖暖的感覺。
楊波因為這兩年飲食不規律,常常會感覺胃寒,羊肉湯帶著暖意,一下子就把這種寒氣驅散了。
老人很快也喝下了一大碗,朝著楊波道:“走,我們去喝杯茶,去去油!”
“好。”楊波應了下來,兩人朝著茶館走過去。
茶館很小,不過三五張桌子,不過桌上茶具一應俱全,老人和老板打了招呼,便開始煮水。
趁著這時間,老人從兜拿出一隻鼻煙壺,放在了桌子上,朝著楊波道:“小夥子,我這有隻鼻煙壺,你來幫我斷斷代吧!”
楊波輕輕點頭,接了過來。
鼻煙壺是盛放鼻煙的器具,小巧玲瓏,隻手可握,明末清初從西方傳來,很快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
眼前這隻鼻煙壺是琥珀製成,透明的外壁顯現出一副畫法簡單勾勒的山水畫,看起來形神具備,格調典雅。
盡管是從外部成畫,但這隻鼻煙壺實際上卻是內畫的工藝,也就是在鼻煙壺內壁作畫,這是需要極強的工藝的。
楊波眼前光華匯聚,很快形成,光圈形成,大約是在嘉慶年製!
楊波心中一驚,把鼻煙壺放了下來,朝著老人看過去,“琥珀鼻煙壺,內壁畫簡單勾勒的山水,看起來是大寫意,很有意境,這隻鼻煙壺來曆不淺。”
老人燒了水,正在沏茶,聽到楊波這話,猛然抬頭看向楊波,又是輕輕一搖,低頭接著沏茶,嘴上卻道:“簡筆勾勒,有時候會更有力度,小夥子眼力不錯,我姓桂,桂榮九。”
“我姓楊,楊波。”
楊波看向桂榮九,見到他正在專心衝著水杯,瑩瑩綠茶如瀑布流瀉而下,傾入雪白瓷杯。
“桂先生,不知道你這隻鼻煙壺是不是想要出手?”楊波開口問道。
桂榮九的動作陡然停了下來,再次抬頭看向楊波,“哦,你竟然對這隻鼻煙壺感興趣?你要知道,國內的鼻煙壺大都是以畫麵精美,細致入微而又筆觸精妙為佳,這隻大寫意的內畫壺,並不如何受歡迎呀!”
楊波搖頭,“我很喜歡這隻具有中國古典寫意風格的內畫壺,看起來很有中國風的特色,要不,您就讓給我?”
桂榮九饒有興趣地看向楊波,笑了起來,“那小夥子你能出多少?”
楊波略微思忖,“兩萬塊。”
桂榮九輕輕一笑,沒有急著拒絕,而是看向楊波,“兩萬塊,也算是不錯的價錢,小夥子,如果真是以這個價錢買下來,你可就虧了呀!你能不能先斷代?”
“虧不虧姑且另說,要不您先賣給我?”楊波看向對方。
桂榮九指著楊波哈哈笑了起來,“小夥子,看來是我低估你了,是我看走了眼,你就直說吧,到底是看出沒有?”
楊波把手放在桌麵上,食指輕敲桌麵,“這隻鼻煙壺是清代嘉慶年製,年代並不算早,不如,您賣給我?”
桂榮九倒好茶水,把茶端到楊波麵前,“看來英雄出少年這句話是對的!小夥子眼力不凡,的確是能吃這行飯,如果你真是想要買下的話,給我三十萬!”
楊波笑了起來,知道自己這是撿漏不成了,這就像是一道謎題,兩人都知道了謎底,但都還是想著對方會不會猜不到。
“桂老,這是甘桓文的內畫吧?”楊波問了起來,語氣也帶了尊敬,桂榮九已經證實他的實力。
桂榮九點頭,“沒錯,這是已知最早的那隻內畫壺!”
楊波輕輕點頭,兩人一直像是在打啞謎一樣,就是因為楊波在鼻煙壺內壁看到了甘桓文這個名字,這就不得不提到內畫壺的起源了。
相傳嘉慶、道光年間,一個外地小吏到京城述職,寄宿在廟,因為鼻煙快吸完了,就用煙簽刮煙壺中剩下的鼻煙。廟的一個和尚看到煙簽在壺的內壁留下很多刮痕,很有國畫的線條感,就將其拓展成了內畫壺技藝。
不過,據後來有專家考證,內畫壺的發明者並非和尚,而是清嘉慶年間南方的年輕畫家甘桓文。甘桓文將小鋼珠、石英砂和少量水灌入壺內晃動,將內壁磨出細紋,使顏料易於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