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有一首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八大山人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
這個少不僅指對象少,同時也指用筆少。
八大山人的畫作,時常出現一條魚,一隻鳥,一隻雛雞,一棵樹,一朵花,一個果,甚至一筆不畫,隻蓋一方印章,都是一副完整的畫作。
他這種化繁為簡,“惜墨如金”,經過他的巧妙構思,最終卻能以少勝多,意境深遠。
其次在繪畫主體的形象方麵,朱耷追求變形,而他的變形還不是簡單的變形,而是追求形與趣、與巧、與意的緊密結合。
所以觀八大山人的畫作,往往都能求得不同的見解與感受。
盡管他的對象極少,但是卻不會讓人絕對單薄寂寞。
八大由於他的特殊身世,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使他的畫作不能像其它畫家那樣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他那晦澀難解的題畫詩和那種怪怪奇奇的變形畫來表現。
例如他所畫的魚和鳥,寥寥數筆,或拉長身子,或緊縮一團,傾是而非。
特別是那對眼睛,有時是個橢圓形,都不是我們生活中所看的魚、鳥的眼睛,生活中魚、鳥的眼睛都是圓圓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會轉動。
而朱耷畫的魚、鳥的眼珠子都能轉動,有時還會翻白眼瞪人呢。
他畫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畫家畫那個樣子,渾渾圓圓,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他想擱在哪就在哪,也不管它是不是穩當,立不立得住。
他畫的樹,老幹枯枝,僅僅幾個杈椰,幾片樹葉,在森林中幾萬棵樹也挑不出這樣一顆樹來。
由於八大山人作品的特殊性,在清朝初期,他的畫作不是特別受歡迎。
但乾隆爺卻十分欣賞八大山人這種大簡質樸的畫作風格。
由於乾隆爺的欣賞,八大山人的作品徹底火爆了起來。
到了現代,八大山人的真跡更受歡迎,而且成交價屢創新高。
04年天都嘉德拍賣行,八大山人畫的一條魚成交價高達四百八十萬,記住,那隻是一條魚。
2010年港島佳士得秋拍,八大山人的《竹石鴛鴦圖》成交價一億一千八百萬。
同年天都九歌拍賣會上,八大山人的《歲寒三友圖》更是突破了一億七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