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第635章 潘家園(2 / 2)  鑒寶狂少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章

咐呢。

潘家園,神州最大的舊貨市場,占地麵積將近五萬平方,光是攤位就有三千多個,每天的人流量都要以“萬”為計算單位。

可以說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但在民國時期,這隻不過是一個琉璃瓦窯廠。

主人姓潘,窯口名為潘家窯。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後這的水坑和窪地被逐漸填平,並開始建設居民區,幾年的時間就出現了一大片居民區,並以"潘家窯"之名而稱。

但叫了沒有多久,人們就覺得不雅,因為老天都人通常將妓-院叫"窯子",所以就改為"潘家園"。

這個"園"字,便是"家園"的意思,並將附近新修的道路稱為潘家園路。

後來在修建三環路時,在潘家園東側修建了一座立交橋,便得名"潘家園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這逐漸形成一個舊貨市場。

短短幾年時間便發展成為神州最大的古玩舊貨集散地,吸引著大批淘寶者和遊客。

而今,"潘家園"已不隻是一個街道或一個地域的名稱,幾乎成為古玩市場的代名詞。

在外地遊客眼中,潘家園的名氣,甚至要遠在琉璃廠之上。

進了潘家園,首先就是文玩雜項。

文玩雜項種類繁多,價格相對親民,無論在哪一家古玩市場,這個區都是最受歡迎的存在,潘家園就更不例外了。

放眼望去,一眼看不到頭的全都是文玩攤位,更多的還是數不過來的人頭。

叫買叫賣,討價還價聲音交織在一起,熱鬧的不得了。

每一家攤位都有遊客駐足,生意都相當火爆。

隨著人流轉了幾十米,好東西一件沒遇到,陸飛倒是見識到潘家園攤主嘴皮子的功夫。

一串塑料合成的一眼假蜜蠟手串,愣是被攤主說成了清宮老物件兒。

憑借自己三寸不爛之舌,把一對兒外地遊客忽悠的雲山霧罩暈暈乎乎,最後竟然以八百元的高價,把這串垃圾賣了出去。

而且,對方就像賺了天大的便宜一樣,興奮的不得了。

而且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

陸飛走了不到百米,就鑒證了五位冤大頭的誕生。

再往前走了幾十米,旁邊一個八米多長超大的雜項攤位前圍滿了人,好熱鬧的陸飛也跟著擠了進去。

上壹章 目錄 下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