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第659章 意義重大(1 / 2)  鑒寶狂少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鑒寶狂少書海閣網()”查找最新章節!

折騰了將近一夜,陸飛終於把郭衝製作的魯班盒打開。

幾個小時的勞心勞力,陸飛沒有白忙活,麵收藏的物件兒,給了陸飛一個天大的驚喜。

這是兩枚吊炸天的絕世重寶,泉壇傳奇,大開門的“大齊通寶。”

見到這兩枚大齊通寶,陸飛興奮到了頂點。

兩枚大齊通寶,錢紋纖細清晰,工整有力。

寬緣,平背,色澤淺黃。

直徑約22、5毫米,厚約0、8毫米,重3克,這是標準數據,不會有絲毫差錯。

大齊通寶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國主徐知誥(李)所鑄造。

李曾為徐溫養子,故名徐知誥,曾被徐溫封作齊王,楊吳天祚三年徐溫廢吳睿帝自立,國號大齊,鑄大齊通寶。

由於大齊國曇花一現,大齊通寶鑄造的成品少的可憐。

大齊國滅亡後,為數不多的大齊通寶也被融了重新鑄造新朝錢幣,幸存下來的簡直就是鳳毛麟角。

到目前為止,現存世的大齊通寶僅有兩枚。

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錢幣界稱之為"缺角大齊",另一枚的錢上鑽有四個小孔,被稱為"四眼大齊"。

“缺角大齊”由晚晴江南著名大土豪戴熙所藏。

在當時,無數泉壇發燒友傾其所有想購買這枚“缺角大齊”。

戴熙可是超級大土豪,人家最不缺的就是銀子。

所以不管誰來,開出什條件,戴熙一律不予理睬。

不但不賣,連看都不給看。

後來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攻進了杭州,眼光甚高的戴熙,根本瞧不起太平天國這些鄉巴佬。

瞧不起是瞧不起,同時戴熙也惹不起人家。

左右不能兩全,那怎辦呢?

幹脆死了算了。

於是乎,擰種倔驢戴熙,拋下巨萬身家投湖自殺,就是這任性。

幾年後,民間傳說戴熙臨死之前,把缺角大齊深埋於地下。

這個消息放出來,馬上震動江南。

首先出手的就是江南富商李銀。

李銀花了九千兩白銀買下戴熙的宅子,雇人連日施工,把宅子掘地三尺也沒能找到缺角大齊。

不過李銀也沒有賠錢,隨後把戴熙的宅子以一萬六千兩的天價,賣給了廣西富商閆富。

閆富在宅子內外折騰了兩年,同樣是無功而返。

隨後幾年,尋找缺角大齊的人一茬接著一茬的前赴後繼,最高峰把戴熙的宅子,炒到了兩萬一千兩的天價。

結果,誰都沒能找到。

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江南書法大家曹公盛老先生,把缺角大齊捐給了國博。

人們這才知道,這枚傳奇的缺角大齊,壓根兒就沒埋在地下。

而是被戴熙臨自殺之前,送給了好友曹安,也就是曹公盛老先生的父親。

另一枚“四眼大齊”出現在民國。

民國十三年四月二號,古錢幣商人戴葆庭、朱克壯在江西鄱陽串胡同的時候,在兩名孩童的毽子上,得到了這枚重寶大齊通寶。

這枚大齊通寶,被人為的打了四個孔用來捆綁毽子,所以稱之為“四眼大齊”。

不久後,這枚四眼大齊被戴葆庭以五百大洋的價格,賣給了魔都古錢幣收藏大家張叔馴先生。

五百大洋在當時可以賣到四萬斤大米,足夠一個五口之家五年的花度了。

可以說,這個交易記錄,在當時就是不折不扣的天價。

然而,在張叔馴先生眼中,這卻是他這一生當中,撿到最大的一個漏。

得到這枚四眼大齊後,張叔馴先生給自己起了個雅號叫做“齊齋。”

也正是因為這枚四眼大齊,張叔馴先生才被稱之為神州古錢幣收藏三大家之一。

1938年,張叔馴全家因島國人入侵去了米國,臨走時把他的所有的錢幣收藏及生意上的事務,全都委托他的姐姐張智哉代管。

抗戰勝利後,張叔馴曾於1946年回到魔都處理他的許多賬務和財產,四個月後返回米國。

臨走時把他的最好的古錢幣兩千餘枚帶去了米國。

這兩千餘枚古錢是他收藏中的至精品,著名的孤品“四眼大齊”也在其中。

可惜這次回米國沒多久,張叔馴先生就因病過世。

老先生不在了,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