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搜索“鑒寶狂少書海閣網()”查找最新章節!
徐茂臣身為掘子門後裔,有他獨到的本領。
能得到徐二哥的幫忙,陸飛喜出望外。
徐二爺的到來,不但能在多個方麵幫到自己,而且還能解放高遠。
以後有遠哥幫著自己主外,必定事半功倍。
聊了一會兒,哥倆不但沒有倦意,反倒更加興奮了。
既然這樣,幹脆把最後那隻盒子拿出來一看究竟。
這隻楠木盒子個頭不小,長三十公分,寬十五公分,高度達到了二十五公分。
盒子打開,麵的東西卻不是很大。
盒子麵被錦緞包裹的,是一對兒玉杯。
這一對兒玉杯為一翠一紅,樣式幾乎一致。
通高十二公分左右,外方內圓,最寬的地方能有八公分,杯璧纖薄如紙。
玉杯四麵,各有一組鏤雕二龍戲珠,雕工精湛,栩栩如生。
杯子把手同樣是一條龍。
龍頭微微探進杯中,身子彎曲而下,自然美觀。
別看這對兒玉杯個頭不大,但卻震驚的哥倆忘記了呼吸。
沒有上手,哥倆看了好一會兒,同時大眼瞪小眼對視起來。
對視足有三分鍾,徐茂臣用最微弱的聲音,小心的說道。
“兄弟!”
“這,這難道就是,康熙爺那對兒九龍杯嗎?”
陸飛咽了一口口水,再次看看杯子,用同樣的語調說道。
“造型,材質,跟《清宮造辦錄》,《清宮秘錄》以及《清史稿》中介紹的一模一樣。”
“應該錯不了了。”
“我滴娘誒!”
“這東西遺失幾十年,怎會在劉家手中。”
“而且還是一對兒,這太不可思議了。”徐茂臣說道。
能讓這哥倆如此驚駭失態的,必定不是凡品。
事實上,這對兒杯子的確牛的日天。
這就是傳說中,康熙大帝的最愛,帶到棺材的傳奇“九龍杯。”
康熙是一個非常喜歡收藏珍寶的皇帝,但生平他最喜愛的並不是什金銀珠寶,而是眼前小小的九龍杯。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帶兵親巡到陝西時,新疆蒙古族台吉勒爾卡登像康熙獻上了一塊極其珍貴的鴛鴦玉。
這塊玉十分特殊,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血紅色,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血液一般鮮紅。
而下層則為碧綠色,就像冬青一樣翠綠。
這塊玉界限分明,讓人一眼就愛上了。
收到好玉,康熙開心得不得了,他心想如此美妙的玉石千萬不能浪費了,於是將其交給武英殿造辦處打造成為酒杯。
這塊玉價值連城。
即便是皇宮內最卓越的工匠,麵對這塊精美的玉石也不敢輕易下手,隻能請來當時蘇州最為有名的玉石專家進行打造。
在能工巧匠的雕琢之下,這塊玉石被雕刻成為一紅一綠兩隻一對兒酒杯。
康熙皇帝見到這兩個酒杯的時候非常高興,將其取名為“九龍杯。
為什會起這個名字呢?
這和杯子的形狀有著很大的關係。
九龍杯的造型外方內圓,象征著天圓地方,江山社稷永固之意。
而且每支杯子上都有九隻龍,它們龍頭昂起嘴含有龍珠,每當震動的時候都會上下跳躍非常奇妙。
更加驚豔的是隻要將酒倒入杯子,就可以通過杯壁看到其中的情況,一旦杯子裝滿了水就會出現九龍翻轉的現象。
完美的寶玉以及巧奪天工的雕琢,讓康熙對其愛不釋手。
這一對兒九龍杯,紅色為雄,綠色為雌。
據史料記載,當時康熙也將紅色玉杯留給自己,另一個則是送給了孝恭仁皇後。
孝恭皇後手中的玉杯傳給了下一代的皇後,如此傳承,最後落在慈禧太後手中。
不知是什原因,自從玉杯被慈禧占據後,曆史上就再也沒有關於它的記載。
慈禧去世後,雌九龍杯有沒有一同進入東陵,這個更沒有記錄。
民國十六年,孫殿英炸開東陵,猖了慈禧大墓獲得寶物無數。
其中絕大多數精品都孝敬了當時的各方權貴。
老蔣夫妻,戴笠,宋子文,張作霖等等均得到不少。
但這其中,誰也沒見到傳說中,慈禧老佛爺最愛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