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搜索“鑒寶狂少書海閣網()”查找最新章節!
否定了之前的無聊八卦,王一凡同學向陸飛提問。
“學長,我之前在古玩市場淘換了幾個小物件兒。”
“從包漿和樣式來看,應該都是老的,可一連去了好多家門店,坐櫃都說是贗品。”
“連續好幾次,我有點兒鬱悶,拜托學長解惑。”
聽完王一凡的回答,陸飛一笑道。
“最近一段日子,包漿這兩個字,我可沒少聽到。”
陸飛說這話,黃河大酒店參與鑒定的張誌海幾人老臉頓時臊成了大紅布。
“這位同學,你先告訴我,什是包漿?”陸飛反問道。
“包漿專指古物器物經過長年久月之後,在表麵上形成一層自然的光澤。”王一凡說道。
陸飛點點頭說道。
“你說的不錯,那我再問你,包漿是如何形成的?”
“摩擦!”王一凡說道。
“不錯!”
“形成包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摩擦。”
“我論是灰塵,把玩,土沁,甚至是空氣流通,包漿永遠離不開摩擦。”
“往往摩擦的時間越是久遠,包漿就越為厚實。”
“年代久遠,那隻是時間問題,造成包漿厚實的結果,歸根結底就是摩擦時間的長短。”
“既然重點是摩擦,那偽造起來就簡單的多了。”
“現代的拋光機,超聲波機,分分鍾就可以把一個物件兒打出包漿。”
“半小時就能達到百年包漿的效果,兩個小時甚至能夠達到玻璃底。”
“不光是機器還有化學藥劑,甚至物理方法都能達到包漿的效果。”
“所以,沒有足夠的經驗,包漿完全不可靠。”
“有的包漿做的出色,就連大師都難辨真偽。”
“說句紮心的話,以你現在的學識和經驗,你不吃藥才怪呢!”
王一凡坐下,陸飛選中前邊第二排一位男生。
這哥們兒胳膊都要舉抽筋了,再不叫他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被陸飛點出來,這哥們兒激動的不得了。
“學長,上個星期,我在小南門散攤得了一錠元寶。”
“您受累幫我看一下唄?”
說著,這人將一錠十兩的小元寶拿出來捧在手心就要給陸飛送上去。
陸飛擺擺手說道。
“不必麻煩了,你這是贗品。”
“呃.....”
“學長,您是怎看出來的?”
“!”
“你先回答我一個問題,你這錠元寶是按什朝代的物件兒入手的?”陸飛問道。
“宋代啊!”
“這上邊還有“史司”兩個字的銘文呢!”
陸飛一笑道。
“這位同學,你現在讀大幾?”陸飛問道。
“大二啊!”
“好,那你告訴我,宋代銀錠都有哪些特征?”
“呃......”
這下,這哥們兒竟然無言以對了。
“!”
“這個都回答不出來?”
“錢幣銀元特征,應該是大一的課程吧?”陸飛笑的問道。
“這個,我,我忘了!”
“忘了?”
“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曉得,你哪來的勇氣去撿漏啊?”
“嘿嘿!”
“時間太久了,記不清了。”男生說道。
“時間太久了?”
“那好,我這個畢業兩年的學長告訴你特征是什。”
“宋元時期的銀錠兩端呈弧形,雖然周邊也起棱,但不上翹。”
“錠麵微凹,且有由外及的絲紋,一般錠麵要比底麵大些,束腰較寬。”
“明代銀錠比起宋元時期來,顯得短粗,所以,看上去相當厚。”
“束腰處的弧度縮小,兩端雙翅上翹,弧線增長。”
“明代的銀錠形製與清代民國的幾乎沒有什兩樣。”
“還有一個最大的特征,宋元事情銀錠氣泡較大,這個是最容易區分的特征。”
“你再看看你這一錠,先不說它是不是銀子,單說品相就是明清時期的樣式。”
“再說銘文。”
“鹽判、店戶、使司等等,這是典型金代銀錠的銘文,怎可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