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畫錄·序》中提過,說吳道子曾經拜閱過顧愷之的《八拜之交》。
還曾經模仿過其中的刎頸之交。
可惜隻能領其意,無法悟其神,隻好放棄。
根據朱景玄的描述,的確有這幅作品的存在。
專門研究顧愷之的收藏家們也給與了肯定。
所以陸飛見到高山流水意境和題材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聯想到了顧愷之這幅《八拜之交》。
但陸飛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不僅是顧愷之的真跡,還有李白九十六個字的助力。
那這幅作品可就炸了天了。
陸飛相信,如果把這個消息傳出去,世界收藏界都要徹底瘋狂了。
但美中不足的是,畫麵上有六處殘破的爛洞。
這對陸飛來說問題不大,隻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完全可以修複的天衣無縫。
嚴世蕃的棺材內,先後得到神瓷柴窯和顧愷之真跡兩大無價之寶,陸飛激動的熱血沸騰。
這次開發棚戶區,實在太值了。
找到這兩件重寶,陸飛也不能虧待嚴世蕃。
畢竟,要是沒有這位花花太歲,自己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機緣。
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憑自己得到的回報,也要將嚴世蕃的遺骸好好安葬。
接下來,陸飛拿起吹風機,開到弱風檔。
一邊欣賞畫作,一邊將絹本烘幹。
一個多小時後,絹本幹了九成,這個程度就足夠了。
完全幹燥,更不利於保存。
接著再把毛竹畫筒吹幹,一會兒還用這個原裝貨盛放《八拜之交》
畫筒幹透,陸飛開始處理畫卷。
破損的爛洞暫時沒時間修複,但保護措施還是要做到位的。
從包中拿出來兩張塑料膜,仔仔細細的把絹本正反麵完全包裹起來。
用手指將中間的空氣擠壓排出,然後從一頭慢慢將畫卷卷了起來。
裝入畫筒之內,陸飛再給畫筒外麵做了保護,這才放心。
這長的畫筒,自己包包肯定放不下,留在酒店,陸飛更不放心。
這幅曠世奇作輾轉落在自己手中,那就不能再有任何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