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第7章 寂心道人(1 / 2)  叩問仙道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

  第7章寂心道人

  船到碼頭,秦桑也聽老漢講了不少寂心道人的事跡。

  翠明山青羊觀初時興盛,後來日益衰敗,觀中道士接連出走,隻剩下幾個老道,也漸漸老死。

  道觀無人修繕,越來越破敗,雜草叢生,若不是寂心道人,不出幾年,青羊觀就隻剩斷壁殘垣了。

  寂心道人最為人樂道的不是他觀主的身份,而是他的仁義之心。

  他帶著一個小徒接手青羊觀後,不求香火,反而天天上山采藥,給窮人施藥治病。

  有人跌打損傷、風寒濕熱,隻要求上門來,寂心道人都給用心診治,醫術未必多好,但診金很低。

  若是實在沒錢,也可以記賬,但三五載不還,他也不去討要,名聲漸漸傳開,加之青羊觀觀主的身份,得了個活神仙的名號。

  老漢把船停在碼頭前,邊攙著秦桑下船,一邊勸說道:“秦老弟的腿傷不重,活神仙定能幫你診治,不過翠明山在三巫城和渡口中間,從這過去十路,還得走山道,秦老弟要雇輛車才行,小老兒倒是認識幾個車夫,保證價錢公道……”

  秦桑謝絕老漢的好意,在老漢失望的眼神下,拄著木棍,一瘸一拐的擠進人群。

  走在人群,耳邊聽到天南地北的口音,秦桑暗道三巫城果然名不虛傳。

  受腿傷影響,秦桑走走停停,還真讓他聽到家鄉的口音,張目看過去,隻見岸邊有幾個穿著綢緞的人正指揮力工往船上裝貨。

  眼睜睜看著他們裝好一船貨,駕船駛離江岸,秦桑終究未發一言,毅然轉身,走進一家酒樓。

  吃過鮮美的江魚河鮮,秦桑坐在二樓,吹著江風,端著茶盞望著窗外寥廓江麵和忙碌眾生,怔怔出神了一會兒。

  “店家,結賬!”

  秦桑拿出一粒碎銀子,看著掌櫃的用戥子稱好,捏著找來的銅錢,問道:“有勞掌櫃的,我想去三巫城,不知哪能雇到馬車?”

  掌櫃打量了秦桑一眼,指著門外,“順著這條街向西直走,到頭有十幾家車行擠在一起,都是做正經生意的,多的是去三巫城和各大渡口的馬車。”

  興許是秦桑吃的多,掌櫃的好心提醒,“這個年頭……公子最好不要一個人上路,找幾個人一起雇一輛,還能便宜些。”

  從第一路口到三巫城,地勢一路走高,幾大渡口進城都要走這條道,路上行人不少,道路寬闊平整,馬車不算顛簸。

  秦桑在翠明山腳下車,仰望麵前高山,山上的路看起來有點兒險,他腿腳又不靈便,心有些發怵。

  巫陵江兩岸群山起伏,翠明山不過是這座綿長山脈中的一峰,在群山之間並不太顯眼。

  不過翠明山有其獨特的靈秀和神韻,山上密林掩映之間,時有一些廟宇樓台的飛簷翹角伸出來,偶爾悠長的鍾鳴之聲在山林間回蕩,澄明人心。

  秦桑從車夫那聽到幾則翠明山精怪靈魅的傳說,也不知道這些廟宇道觀是因為種種傳說而選擇翠明山,還是他們來了之後才有了這些傳說。

  秦桑勉強爬到半路,遇到幾個同去青羊觀求醫的人,才在他們的攙扶下來到位於後山半山腰的青羊觀。

  秦桑拄著棍,在青羊觀門前站定。

  道觀的規模屬實不小,道觀周圍是大片的竹林,下午的陽光並不熾熱,竹葉颯颯,涼風陣陣。

  因為山勢陡峭,站在觀外也能看到麵層層樓沿,建築的風格和秦桑前世見過的道觀差不多,但都破敗的厲害,屋頂碎瓦隨處可見,瓦片下的茅草一簇簇露出來,估計鮮有不漏雨的。

  站在外麵能聽到麵的說話聲,人數還不少。

 &em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