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車上?”
趙新宇點點頭,“先回家,回家再說。”
村民們和趙新宇打著招呼回家準備,趙新宇讓王如、李春喜上車,車子朝著村北過去。
自己每一年都給村投入,曾經熟悉的地方也變得很是陌生,唯一能夠讓趙新宇回憶起過去的就是一株株大樹。
當車子停下來,趙新宇微微一愣,那是一座占地不下於文贏閣的龐大建築,整棟建築古色古香,青磚碧瓦。
大門七八米高,五六米寬,雕梁畫棟,典型北方民居,大門敞開,一股股香味從院內彌漫。
一行人下車,杜夢楠、關冰彤、劉鳳英看著古樸、宏偉的建築,眼眸發亮,“這大的院子。”
王如看向領著孩子的杜夢楠三人,微微一愣,“新宇,你媳婦。”
趙新宇一笑,“王爺爺,這院子?”
“你的老院子本來就是八間房的地勢,我們用你寄回來的錢規劃了一下,大家都知道你喜歡種菜,所以周圍幾戶就另選地址建房,他們的老院子都合並到你的名下,走進去看看。”
跨進大門,一麵鬆鶴延年的照壁對著門洞,一座擴大版的四合院,光是正房就有十八間,東西廂房各有二十三間,十七間南房。
院子當中有這一大片空地,不過此刻空地上搭建了兩個搭帳篷一個小帳篷,不少人正在忙碌。
看著諾大的院子,趙新宇不由得苦笑一下,光是這個院子占地就超過五十畝,修建這房子沒個百八十萬根本修建不起來。
“這院子也太漂亮了,和咱們住的完全不同。”杜夢楠嬌聲道。
趙新宇一笑,“這是北方典型的建築風格,咱們那邊是先秦風格,你以前見過的是南方風格。”
說完這話,趙新宇看向王如、李春喜,“這院子花了多少錢,等下我轉給您們。”
“你這幾年給的錢那多,現在村賬上還有,我們也打聽了一下,你喜歡這種風格,村也就是請了一些工匠,村青壯勞力打下手,沒花多少。”
李春喜哈哈一笑,“別站著了,看孩子凍著,先進家,看看家還缺什,回頭我們找人去買。”
走向正房的時候,在帳篷忙碌的人都出來和趙新宇打著招呼,看著一張張熟悉的麵孔,聽著濃濃的鄉音,在鵬城打拚了那多年、吃了那多苦,就連那一場意外都沒有落淚的趙新宇,突然間感覺到鼻子發酸,他心更是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
一間三間房掏空的大客廳,同樣古色古香,轉圈大沙發都是複古樣子。和外麵的寒冷相比,諾大的客廳中沒有一絲涼意。
“新宇,我們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歡,這都是我們找人訂製的,你看看。”
“三爺爺、王爺爺,太好了,我那有什不滿意的。”
見趙新宇這樣說,王如、李春喜都長出口氣,“那行,新宇,這老四位是?”
趙新宇看向羅霄四人,“這四位都是我爺爺當年的老兄弟。”
王如、李春喜目光微微一縮,眼眸一下激動起來,上去將羅霄他們牢牢抓住,“當年我們可是經常聽老大哥經常說起,他在外麵有很多的老兄弟,你們中有誰姓孟、姓焦。”
孟烈聽兩人這一說,眼眸中突然出現了一層水霧,“我姓孟,大哥說起過我。”
王如看了眼趙新宇,“新宇不在的時候,老大哥經常說起你們,誰姓焦。”
孟烈淡淡一笑,“他這一段時間很忙,他說有機會肯定會過來看看大哥生活過的地方。”
看到孟烈的樣子,王如拍了拍孟烈的大手,“沒辦法,如果老大哥知道你過來看他,他泉下有知也會高興。你們先坐一會,我們出去看看村定的煙酒、飲料回來沒有,村你好多年沒有這熱鬧了。”
走到門口,王如突然停下來看向趙新宇,“新宇,茶幾下麵抽屜中有一些老照片,是你爺爺走之前交給我的,說如果將來你回村住,就交給你。”
在王如、李春喜離開,趙新宇快步走到茶幾邊,從一個抽屜中找到了一個用牛皮紙紙包。
或許是時間太長,牛皮紙失去了原本的顏色,變成了棕黑色,看著紙包,趙新宇眼眶發紅,這個牛皮紙紙包他也沒有見過。
小心翼翼的打開紙包,一疊已經泛黃的黑白照片出現,照片中絕大多數都三兄弟的照片,也有自己以為丟失兒時的照片。
一家子人傳閱著照片,孟烈是老淚縱橫,杜夢楠他們感興趣的卻是趙新宇兒時的照片。
一直以來趙新宇都說自己沒有相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