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第396章 震驚和聯想 (求訂閱)(2 / 2)  神話從童子功開始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章

  原因便是宮中流傳出這兩位有心打壓世家豪強,擴大皇權的想法。

  這一點,我和大哥乃是從孔家那知曉的,且孔家也默認了如此做法。”

  這下子別說孟昭,就是孟川這個愣頭青都有點害怕,堂堂一國之君,大帝之身,竟然被人刺殺,還是連著兩次,那人的武功得高到什程度?

  而且無法無天到這種程度,將大帝,天子之生死操於掌中,又該是何等的風采?

  朝堂有宗師崔煒,竟然也不能擋,隻怕那老怪物的武功沒有天下第一也差不多了。

  由此看來,這世上還真是弱肉強食,哪怕堂堂皇族大帝也不例外。

  “但,三叔,若真是如此,現在的這位大帝就該熄了某些不該有的心思,不然日後倒黴的還是他,又豈敢輕舉妄動?”

  人家能殺兩個,就未必不敢殺第三個,換成孟昭自己,沒有絕對的自信和把握之前,是不會起這種危險想法的。

  先自保,再進取,這才是穩妥的法子。

  “,昭兒,你在玉京十年,難道就不知當今這位天子是個什秉性作風嗎?他又有什不敢做的呢?”

  孟昭一愣,是啊,他早就有所耳聞,如今的大帝北堂盛掌權有術,整飭吏治,安撫民生,幾次壓滅境內的小股叛亂,頗有明君之風。

  但越是英明的君主,也越是好大喜功,總覺得自己和其他的帝王不同。

  旁人做不成,做不到的事,自己未必不行。

  比如隋朝的楊廣,開通科舉,鑿通大運河,定都洛陽削減隴右貴族的影響,樁樁件件也算大有作為,但就是過於急功近利,三征高句麗,反而直接將原本富庶強盛的大隋拖垮,最終落得個亡國之君的下場。

  北堂盛固然有明君之風,但未必真有明君之治,甚至明君和昏君往往也隻是一線之隔罷了。

  孟昭忽而又想到自己冒充的這個孟家四子,十年前與其他三十五個貴族子弟被召到玉京大慈恩寺,難道真的隻是去念經,而沒有做別的事?

  大膽一些,是否那三十六人,全都是北堂盛用來對付世家貴族的棋子,有些從了,有些不從。

  不從者,便如他這般,另外找人替代回轉家族,伺機行事?

  有些東西,經不起琢磨,越琢磨越覺得可怕。

  當然,也可能隻是孟昭自己的瞎想。

  但趙渾的存在,以及對方讓他潛伏孟家的做法,實在讓人浮想聯翩。

  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本章完)

上壹章 目錄 下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