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第430章 平衡之道,權謀之術 (求訂閱)(2 / 2)  神話從童子功開始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章

  等著自己繼承南安伯,執掌孟家,享受權欲快感的時候。

  但,他漸漸的就會發現,自己的這個繼承人,實在太過無趣,有名無實,或許要等很久很久,才能上位,而許多人,是沒有這個耐性去等待的。

  於是,便會產生異心,想要提前上位,為此,不惜動用手段,讓他們的老子提前退下。

  父子相殘,有時候就是在那一念之間。”

  這話也絕不是危言聳聽。

  華夏曆史之上,曾有多次太子被廢,被殺的事跡。

  諸如戾太子劉據,其為漢武帝之子,雖然本身沒有謀反之心,但劉徹本人待機時間超長,生怕太子等不及,不免就對太子產生猜忌之心,再有奸臣誣陷,最終才有巫蠱之禍發生。

  再如大唐廢太子李承乾,同樣因為父親春秋鼎盛,下麵的弟弟們各個對他虎視眈眈,最終選擇兵變上位的道路,結果也是可以預見的淒慘。

  豈不聞李世民便是搞玄武門之變上的位,又豈會被同樣的手段所算計?

  再比如康熙的太子胤礽,也是因為康熙自己做皇帝時間太長,擔心兒子等不及,會分潤自己至高無上的權柄,產生猜忌,才數次廢立。

  種種例子,不勝枚舉,旨在說明一個道理,在權利麵前,父子親情是如此單薄,如此的不可靠。

  若早早立下繼承人,便會滋生對方想要奪權上位的野心,繼而發生父子相殘之人倫慘劇,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胸無大誌者除外。

  “但如今呢?

  你且來看,我那大伯丟出繼承人名分,讓孟希孟文相鬥,卻始終維係在一個他可控製的範圍之內,不傷根本。

  故而,他仍是慈父,愛父,對自己的兒子,既保持有絕對的掌控,又不乏對他們的感情,就不會逐漸衍生成分潤權力的對手。

  所以,我才說,大伯此人的手段當真高明,用意也極為深遠,不是等閑之人能堪破的。

  短期之內,我那兩個哥哥,也不會分出勝負來。

  不論是誰落了下風,大伯都會暗中相助,將對峙之勢,保持一個平衡。

  或許有一天,我大伯自己打算退位讓賢,那時,他隨意指認一個繼承人,都能結束這長達數年,乃至十數年,數十年的兄弟之爭。”

  孟昭還有一句話沒說,但呂樂也已經領悟到了。

  那就是孟繼祖既然深諳此等權謀之道,孟昭的奇峰突起,未嚐不會成為他的一個平衡棋子。

  例如,暫時也將孟昭列入繼承人考察範圍,而後團結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孟昭形成相爭之勢,同樣的手段,卻遠比讓自家兩個兒子去鬥的死去活來強得多。

  犧牲的,無非是他這個侄兒罷了。

  更可怕的是,孟昭若是傻的信以為真,以為自己真能繼承孟家,最終隻怕會被耍的一無所有。

  這也是孟昭打算暫避漩渦,離開孟家外出江湖打拚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其靠人施舍,不如自己動手來拿。

  也直到將這些都了解的七七八八,呂樂方才恍然明悟,自家少爺行事,絕非一時意氣,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去江湖,而不入朝堂,非是不願,而是不能啊!

  (本章完)

上壹章 目錄 下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