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 所以聽說李大有也想種果樹,他便建議道,“大有叔,你要種果樹,我建議你種枸杞。這東西銷路一向不錯。”
“額聽說,葡萄更賺錢捏?”李大有一聽,反駁道。
“現在咱縣的葡萄種植麵積,都近五千畝了。一畝地產葡萄三千斤,那就是一千五百萬斤,七千五百噸。
一輛卡車載重六噸,都得拉一千兩百多車。”項南解釋道,“你想想這大的量,哪個市場能消化得了。到時候,我怕一半都會爛地。所以我建議你種枸杞,那玩意產量小,而且曬幹了也能放段時間,壞不了。”
李大有一聽,點了點頭。
他早認為種果樹這事兒不靠譜,聽項南這說,他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項南說得對,現在縣、市、省都號召種水果,一種就種幾萬畝。到時候,那多的水果,賣給誰去?!
賣不出去,就隻能爛在地。這又不像玉米、小麥,賣不出去還能存著。水果是鮮貨,存不了幾個月可就爛了。
因此他索性連枸杞也不種了,還是種自己的玉米、小麥,順便摽著肩膀兒,等著看這些果農的熱鬧。
……
項南沒他這種看好戲的心情,他先後去了縣、市、省,找人反映情況,要求重視起來。
宜未雨綢繆,莫臨渴挖井。
要知道,夏是個窮地方,越窮老百姓就越難,越禁不起失敗。
他們為了種果樹,買果苗,買化肥、買水,辛辛苦苦伺候兩年。如果到時候,水果賣不上價,那可就把他們全坑了。
所以他強烈呼籲要重視起來,提早準備,聯係外地客商、興建冷庫、引進水果深加工企業。
不過,項南的呼籲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來,那還是九零年代,他們的服務意識並不強。攤上有責任心的,如張樹成、馬得福還罷了。其他人都隻是做自己手上的工作,其他一概不過問。
二來,還是認知上的缺陷,他們根本想不到,水果災難會是怎樣。他們腦子沒有這個概念,就算項南再三解釋,也無法理解。
因此,他們都是口頭答應,但事實上並未采取行動。
眼見於此,項南也隻好靠自己了。
他隻能在玉泉營開發區自己建冷庫,建水果深加工的工廠,為此一口氣投資了八千多萬。
也幸好他有錢,否則還麻煩了。
就在冷庫、工廠,都熱火朝天的興建時,項南果園的水果再度大豐收。而且因為是獨一份兒,還是賣了個很好的價錢。
眼見於此,縣、市、省更不把他的花放心上,都認為明年全縣、全市、全省的百姓,都能借著水果發財。他們的稅收、扶貧任務也將取得大成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