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是難兄難弟,兩州同樣的民風彪悍,人口都隻有百萬出頭,經濟同樣都低於大漢十三州的平均線,又都受到外部少數名族的覬覦(並州有匈奴,涼州有羌族),都是令朝廷頭疼萬分的領地。
可是涼州遠離中原,地理位置過於偏西,不利於商貿發展,所以不是秦家最好的選擇,就目前而言秦家隻能選擇並州。
想通其中關鍵後,秦溫歎了口氣,心中也已下定決心,要離開關中前往並州發展,家族想要壯大,想要複國,必須離開關中。
4,自貶外放。
自貶?還是外放?看到這秦溫就有些搞不懂兒子葫蘆到底賣的是什藥。
自古做官皆以做京官為榮,天子腳下的縣令都堪比地方郡守,而秦溫之前的官職不算低,重新出仕就算會有所下降,也不會降太多,但離開京師的話,那官職下降的品階可就多了,相當於從市長降到縣長一般,這樣的犧牲不可謂不大。
父親,漢室如今正值用人之際,不會將父親長時間閑置,不久後父親定能重新入仕為官,孩兒在此先提前恭喜父親了。
不過對於我秦家而言,漢室的官職做到再大也沒有任何意義,為我秦家大業孩兒懇求父親莫入京師為官,自貶外放,在地方為官,這樣更有利於我秦家暗中積蓄力量,發展壯大!
孩兒勸父親在外為官的原因有二。
一,父親軍伍出生,在朝內不過一個官大權小的守將,在外能掌握實權鎮守一方,如此我秦家便可掌握兵權,有兵才能複國。
二,匈奴亂並州久已,朝廷一直苦無良將穩定邊陲,父親主動請纓朝廷定會應允,而且此乃彰顯忠心之舉,一可讓父親名揚天下,二可獲得漢帝信任,三可借官職便利徹底掌控並州,發展家族勢力。
反漢最重要的就是掌兵權,手中無兵,複國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外放與否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父親必須掌兵權,若父親有更好的辦法也可不用此法。
5,人才儲備。
戰爭其實就是人才與人才之間的碰撞,誰的能力強誰就贏,我秦家立誌反漢複秦,沒有足夠的人才輔助是不可能推翻大漢的。
目前天下未亂,有學之士又大多高傲不大可能主動投靠,所以我秦家必須自己培養忠誠可靠的人才。
興複大秦不是我秦家一家之事,驪山秦村於我秦家同出於贏氏一族,有責任與義務為大秦複興貢獻自己大力量,若是連同出一脈的秦村都不願相助的話,那又何談複國?
秦村數百人總會有一些可用之才的,對於那些有潛力值得培養之人,希望父親可以給予和嫡係子弟一樣的待遇。
不要害怕家傳心法和招式外傳,心法和招式創出來就是給人學的,待他們學成之後也是為我秦家效力,何樂而不為呢!
6,情報組織。
……
7,安插細作。
……
8,養寇自重。
……
9,廣傳仁名。
父親,對於我秦家而言,複秦個和反漢其實是兩件事,複秦遠比反漢要困難的多。
大秦雖被漢滅已四百餘年,但天下卻無人不知先秦之殘暴、秦法之嚴酷,漢承秦製乃眾所周知,可笑大漢抄襲秦法得出一個漢法,卻以此反過來抹黑我大秦,簡直無恥之尤。
以我秦家的實力,想在亂世中立足不難,難的是重新豎起大秦的旗號後,如何讓扭轉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暴秦觀念,讓天下百姓接受大秦。
而最好最快的方法打造一個完美之人,以個人威望取代百姓心中對大秦不好的看法。
這就需要父親您修身自好並且廣施仁義,待到父親仁義之名傳四海後大秦複立之時,百姓就算心有芥蒂,但也會明白我們父子建立的大秦不同於前朝,壓力會小的多。
……
複國是一條無法回頭的道路,然我輩身為贏氏後人,卻有著義無反顧的責任,無論前路有多坎坷,就算跪著也要咬牙走下去,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兒秦昊拜上。
看完後秦溫麵無表情的將手中的信件拿到燭台前點燃,望著手中逐漸燃盡的信件,秦溫心中卻是升起無限的希望。
“父親,你說的沒錯,昊兒他定是帶領我秦家,帶領我老秦人,複興大秦的那個人。”秦溫喃喃自語道。
“咚咚咚...”
輕輕的敲門聲突然響起,秦溫見此眉頭微皺。
“進!”
見愛妻端著熱騰騰的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