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水淹七軍十麵埋伏
中平三年(186年)一月一日。
準備不足的四十萬黃巾大軍,最終還從襄陽撤軍,可謂是來勢洶洶,去勢匆匆。
黃巾剛一撤退,剛剛回歸的漢軍主將秦昊,就下令全線出擊,十萬漢軍連夜北上追擊。
項羽見漢軍離開城池,以為有機可乘,於是就再次調轉槍頭,可漢軍卻並不與之交戰,隻是盡力在拖延時間。
由於氣候轉涼,在加上糧草不足的,所以黃巾禁不起久耗。
察覺到秦昊的意圖後,項羽下令分批撤退,並親自領軍斷後。
為了防止漢軍死纏爛打,項羽一連設下輸道埋伏,可漢軍又一反常態的在遠方觀望,好似也沒有在追來的意思,而當黃巾撤遠了漢軍就又跟了上來。
就這樣,一個迅速離,一個慢慢跟,雙方兵力都再次向北開始轉移。
一月五日。
黃巾軍撤至漢水,並屯於罾(zeng)口川,而這時卻降下了暴雨加雪。
雨雪一至,氣溫自然降的更快,而黃巾士兵大多衣衫單薄,扛不住這驟降的氣溫,所以更是歸心似箭。
而就在黃巾到達罾口川的前一天,嶽飛和薛仁貴領軍突襲渡口,並毀掉了大半的渡船。
項羽無奈,隻得先一邊渡江,一邊命人搜尋渡船準備渡江,當然對還在攻打新野的漢軍的防範,也沒有絲毫降低。
一月八日,已有四萬黃巾精銳渡過漢。
這天,當項羽領著親兵剛渡過漢水,隻聽得萬馬爭奔之聲震天,洶湧波濤的大水,鋪天卷地般的向黃巾軍襲來。
“秦昊,你竟敢決堤。”項羽仰天發出一聲不甘的咆哮。
見到這一幕,項羽瞬間就明白,為什漢軍要一直拖延時間了,肯然是為了蓄水。
可漢軍是如何精準的得知這幾天會下暴雨雪的呢?
其實秦昊也想知道原因,鬼穀子竟然能提前那早知道,在今年的正月襄樊會降暴雨,就是天氣預報也不可能這準吧?
可這暴雨還真就來了。
在天地威勢之下,人力顯得是那的渺小,黃巾四十萬大軍,瞬間就被直接碾碎,化為大地的養料。
還在營內的龍且,聽到這驚天聲勢後,大驚之下急出帳上馬查看,之卻見到這樣一幅令人絕望的景象。
四麵八方的大水驟至,七軍亂竄,隨波者,不計其數,可最終還是被大水衝走。
很快大水已漫平地仗餘,龍且等將領仗著馬快,登上小山避水。
而這時,劉備和袁術領著麾下眾漢將乘大船而來,並搖旗鼓皆噪。
大部分黃巾將領見四下無路,而身邊也隻有五六十人,知道逃脫不了,隻得繳械投降。
趙匡胤盡去降兵衣甲,拘收入船中,然後領軍來擒龍且。
此時,龍且、季布已和鍾離會和,兵收攏步卒千餘人,立在山坡之上。
見趙匡胤前來,龍且全無懼怯,奮然接戰。
趙匡胤並不與之交戰,而是用船將四麵圍定,令軍士一齊放箭。
射死了大半士兵後,趙匡胤開始進行勸降,部分黃巾將領見勢已危,於是也都勸龍且投降。
“將軍,士兵已經折傷大半,如今四下無路,不如降了吧。”
龍且還沒有發話,季布卻是大怒:“吾等受大賢良師厚恩,豈肯屈節於漢……”
季布話還沒說完,龍且卻直接將言降者斬殺,厲聲道:“再說降者,於此二人通例!”
眾將士畏懼,皆奮力禦敵。
趙匡胤兄弟自清晨戰至日中,依然沒能拿下龍且,不過倒是生擒了失足落水的鍾離。
而此時,劉關張已解決戰事,並領軍趕至,一番圍攻之下,張飛生擒了季布。
兩員大將被擒後,普通士兵都失去鬥頭降,隻有龍且一人依然在力戰。
殺著殺著,龍且見有數十漢兵駕小船而來,於是提刀飛身躍上小船,立殺十餘人後,剩餘膽寒皆棄船赴水逃命。
龍且一手提刀,一手使戟,就欲架船向樊城而去,這一切都被關羽看在眼,所以自然是不會放他離開的。
上流頭,一將撐大筏急速衝下,直接將龍且的小船撞翻,而後被關羽在水中生擒。
“叮咚,關羽生擒龍且,基礎武力永久+1,當前基礎武力為102。”
至此,黃巾四十萬大軍,八成半死於水中,半成不是擊殺就是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