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第918章:再次染血的洛陽(上)(1 / 2)  三國之巔峰召喚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

第918章:再次染血的洛陽(上)

關東聯軍已經傷損失了二十一萬大軍,付出了這巨大的代價,卻隻攻陷了四道雄關,連舊都洛陽都還未攻破。

而若想要攻進長安救出漢帝的話,那就必須還要攻破洛陽、野王、宜陽等堅城,並且還要打破函穀關這座千古雄關,才能進入關中兵臨長安。

可照著這個傷亡趨勢的話,就是聯軍全部打光了都不一定能攻到函穀關,就更別說是長安城了。

由此足可見,從董卓手中奪走司州的難度有多大,其代價根本是秦昊難以承受的。

這要是僅靠秦晉兩軍之力的話,就算能奪下了司州,秦昊也必定會元氣大傷,最終為他人徒增嫁衣。

而組建諸侯聯軍,借眾諸侯之力奪取司州,對秦昊來說是代價最小的辦法。

楊素的四萬大軍撤回後,洛陽的兵力也達到了八萬,可憑此就想抗衡三十三萬聯軍,這明顯就是不現實的。

所以緊接著,李世民就又下令,從孟津關調回了四萬大軍。

虎牢被攻破後,作為南大門的伊闕關,雖失去了繼續死守的價值,但作為北大門的孟津卻依舊有其重任。

其他諸侯和涼軍並不接壤,就算攻下來司州也是飛地,根本多不到長久占領。

諸侯隻是為了大義和名聲,所以才出兵討伐董卓,但秦家父子不一樣。

秦溫和秦昊,一個在北一個在南,一旦奪取奪取司州的話,就可以將並州和荊北連起來,而他們也是專門為奪取司州而來的。

孟津關可以阻擋來及北方秦溫的威脅,可一旦孟津關丟失的話,秦溫則可以源源不斷的調兵南下,那對涼軍來說無益於火上澆油,所以李世民才沒有將楊林的五萬大軍全調回來。

可是又因為洛陽兵力吃緊的緣故,李世民不得不調回孟津的大部分兵力,不過他也留下了楊林這員大將。

若是晉軍來犯的話,孟津這的一萬兵力雖不多,但在楊林手中卻可以發揮出兩萬人的作用,足矣支撐一個月讓李世民派遣援軍了。

李世民手上暫時雖沒有援軍可派,但他也已經向董卓請求援軍,相信不久後定然會得到回應。

現在整個司州就隻剩下十三萬大軍,李世民將一萬安置在了孟津,十二萬集中到了洛陽,顯然是準備要死守洛陽了。

洛陽身為大漢的前都,自然是這天下最堅固的堅城……之一。

當初黃巾之亂時,因項羽打破了孟津,逼得朝廷也舍棄洛陽遷都長安,秦溫不得不放棄虎牢關死守洛陽。

秦溫本來是想依靠洛陽消耗黃巾的兵力,可卻因朱元璋獻計攻打司州各城,讓洛陽處於孤城難受的境地,而這竟冉朝廷出了放棄洛陽的愚蠢決定。

秦溫雖不願放棄洛陽這座堅城,但也難以違逆聖旨,可楊業之父楊袞,卻時刻寧死也不願撤離,反而領三萬孤軍困守洛陽舊都。

楊袞以三萬大軍,卻擋住了張角七十萬軍,整整十天的猛烈強攻,由此足可見洛陽的堅固程度。

現在聯軍依然還有三十三萬,李世民想要憑十二萬大軍守住洛陽,並非一點可能都沒有。

麵對近三倍的敵人,依靠堅城的情況下,僅從攻守的較低來看,想要守住其實並不難。

但要知道,守城不是守關。

關卡麵沒有住戶,而城池除了有百姓外還有世家,世家可都有自己的族兵,而這些則是守將難以掌控的外力,也讓守城增加了一些意外。

當然,大多數世家大族,是不會輕易參與諸侯之爭的,因為失敗也就意味滅族。

這個代價實在太大,若是沒有絕對的把握,家族是絕對不敢參與諸侯鬥爭的。

董卓為了推行新政而侵犯了世家的利益,所以為天下世家厭惡和唾棄,董卓之所以會名聲臭大街,世家在這麵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

對待反抗自己世家,董卓手段簡直可以用殘忍來形容,目前在關中已經屠殺了無數世家之人。

董卓正是憑借這種以暴製暴的血腥手段,徹底的震懾住了麾下的世所有家,就算三十六路諸侯聯合討伐,其麾下的領地卻依舊沒有亂。

無論世家多的厭惡和唾棄董卓,也依然不敢有絲毫的異動,最起碼表麵上沒有,他們不敢。

可在和關東聯軍的對抗中,董卓要是一敗了的話,那第一個落井下石,肯定是他領地內的世家大族。

洛陽世家自然也對董卓及其不滿,以前董卓權勢滔天,洛陽世家不敢反抗,現在關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