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第1119章:楊業VS慕容恪(上)(1 / 2)  三國之巔峰召喚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

第1119章:楊業vs慕容恪(上)

聽了王猛的話後,羅藝下意識站出,質疑道:“慕容恪的大軍已經向東進發了,難道這樣還不能斷定他的目標就是晉陽嗎?”

王猛卻一臉堅定道:“當然不能。”

羅藝被王猛的氣勢所設,有些不確定的反問道:“為,為何?”

王猛看了羅藝一眼,隨即看著主位上的楊業,不緊不慢的說道:“慕容恪的目標若是晉陽的話,那之前他大可直接率軍東進,又為何要留在銀川和寧夏與我軍遊鬥?”

楊業聞言不由皺起眉頭,而羅藝更是啞口無言,隨即卻又強辯道:“之前雁門晉陽兩路大軍從東而來,慕容恪或許是怕會和我軍撞上,甚至是被兩路夾擊,所以才……”

“東邊的路並又不止有一條,而慕容恪麾下又全是騎兵,隻要他廣派探子進行探路的話,又怎可能會撞上我軍?

更何況就算撞上了,慕容恪恐怕也不會畏懼,畢竟他麾下可是擁有七萬騎兵,而我軍的東路軍卻隻有六萬大軍,真打起來我軍並不一定能穩輸贏。”

戲誌才淡淡的說道,而他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就又把局勢推向了撲朔迷離。

聽了戲誌才的話後,羅藝頓時無言以對,他會反駁王猛隻因王猛是文臣出身,並且還奪走本該屬於他的副將的位置,所以羅藝才會下意識的反駁王猛,但是戲誌才不一樣。

作為晉軍中資格最老的軍師,戲誌才在軍中著僅次於秦溫的威望,而如今大軍的主將雖是楊業,但身為軍師的戲誌才才是軍中威望最高的那個人。

所以,王猛的話羅藝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戲誌才的話卻絕對沒有一個人敢不聽,而這就是戲誌才十年積累下的威望。

楊業聽了戲誌才的話後,當即虛心的問道:“關於慕容恪領軍東進之事,不知軍師有何見解?”

戲誌才卻看了眼王猛,笑道:“王副將既斷定慕容恪的目標不是晉陽,那不妨就先讓他來說吧。”

眾將的目光再次轉移到王猛的身上,王猛則感激的看了眼戲誌才,隨即沉聲道:“情報上說慕容恪已領所有大軍東進,但對於我們的探子來說,卻很難發現慕容恪是帶走大軍的具體數量,因為無論是七萬還是六萬,在探子眼中的區別並不大。

但是,七萬大軍抵達鎮北關下,和一萬大軍抵達,這對於我軍來說的結局卻是一樣的。”

楊業聞言心中不由猛的一驚,他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一看到慕容恪領大隊兵馬東進,就以為慕容恪將全部兵馬都帶走了,卻忽略了慕容恪大軍的具體數量。

實際上,隻要元蒙的大軍能抵達鎮北關,無論是七萬還是一萬,這對於守將來說其實沒有太大區別,因為接下來都會將麵臨兩麵夾擊的境地,而鎮北關對內的防禦力又並不強,兩麵夾擊之下是很難守住的鎮北關的。

所以,鎮北關會被被兩麵夾擊,那被一萬大軍攻陷,和被七萬大軍攻陷,又有什實質上的區別呢?

不隻是楊業一個,其他眾將也很快就想到了這點,包括羅藝在內,都不由對王猛的機敏佩服不已。

戲誌才看向王猛的眼神中更是滿是欣賞之色,他在王猛的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潛力,未來晉軍也絕不會因為自己等人的老去而人才衰弱。

“王副將所言與吾不謀而合。”

戲誌才拍了拍手掌,笑著問道:“至於這應對之法,相比王副將應該也想到了吧?”

王猛點了點頭,道:“在之前的較量中就可看出,慕容恪用兵幾乎滴水不流,而如今卻堂而皇之的向東進軍,而且還故意給我們留下攔截的時間,由此足可見這其中必定設有圈套。

這次慕容恪所用的乃是陽謀,且不論他的目標是不是晉陽,就算明知慕容恪此次隻是佯攻,我們也不能心存僥幸,而對慕容恪的大軍置若罔聞。

晉陽畢竟是我軍的治所,萬一慕容恪見我軍沒有堵截,或是派去的兵力不夠多,所以真的揮軍進攻晉陽,那我等可就都成罪人了。”

說到這時,王猛抬起頭看著楊業,沉聲道:“對於慕容恪來說,奇襲鎮北關所需要的兵力,無論是一萬還是五千,都沒有多大的區別,隻要可以抵達鎮北關下就行了,所以末將斷定慕容恪不會分出太多。

末將建議分兵行動,留下一萬騎兵防止慕容恪的奇兵進入陰山郡,九萬大部隊則前去堵截慕容恪的大軍。

主力大部隊和慕容恪大軍相遇後,慕容恪若是避戰的話,證明他的目標還是鎮北關;

上壹章 目錄 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