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實施科舉的後果,楊廣也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實施科舉。
科舉製在涼州實施之後,雖隻吸引來了涼州本土的寒門弟子,以及關西的部分寒門弟子,但也極大的緩解了楊廣麾下人才不足的困境,另外引得一員涼州大才前來投靠,他就是成公英。
成公英本是韓遂的軍事,韓遂死後投降了曹操,被委以軍師,封列侯,乃至涼州少有的智謀之士。
寒門出身的成公英,這一世一直在觀望中,並未投靠韓遂,見楊廣提出了科舉製,這等為天下寒門的製度,覺得楊廣就是自己苦等的明知,當即主動前去投靠了楊廣。
楊廣也聽過成公英的名字,得知其主動來投,自然是大喜過望,一番長談之後,就封其為軍師,為自己出謀劃策。
後來羌王耶律阿保機來犯,也是成公英前去遊說馬騰與韓遂,讓他們與楊廣摒棄前嫌,並組成聯軍對抗羌族大軍,卻沒想到陰差陽錯之下竟滅了羌族,徹底解決了大漢的百年之患。
楊廣在涼州實施科舉,雖引來了接連不斷口誅筆伐,但對遠在西涼的楊廣並沒有任何影響,反而因科舉製的顯著效果一躍成為涼州霸主。
其他諸侯顧慮重重,都不敢輕易去嚐試科舉製,但曹操卻不得不嚐試,因為他根本沒有其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