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4章:孫臏巧施離間計,司馬懿機智自救
吳郡,吳縣,太守府內,孫權正因孫策的一封信而大發雷霆。
孫策在信中不但說孫權父奪權的不孝,而且還毫不掩飾的怒斥了他的無能,文不成武不就,眼高手低,一點能力都沒有,卻偏偏想要當吳王,連身邊有楚國的女幹細都不知道,以至於把吳國大好的局麵依照葬送,死後有何臉麵去見父親和列祖列宗?
沒錯,孫策的這封信,表麵上是在羞辱孫權,但實際上卻是在點醒他,通篇隻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孫權身邊有楚國的女幹細。讓他明白‘鍾達(司馬懿)」此人並不可信。
潘陽湖水戰,吳國輸的糊糊塗,戰後自然會思考輸的原因。
就算孫策智力不夠,想不通具體因果,孫武則因愧疚不會去想,但孫臏也肯定會一查到底的,畢竟孫武這次輸的太莫名其妙了。
雖說是孫權派去的援軍拖的後腿,但卻並不是負責領軍的主將謝安的原因,謝安也奮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才被生擒。
那又是因為誰的原因而泄露了情報呢?
孫臏一步一步向上追根溯源,最終查到了孫權的軍師‘鍾達",也就是司馬懿的身上。
對於鍾達此人,孫臏也進行過一番了解,之前一直是孫權的死忠,且絲毫不掩飾對孫策的不滿,可這次鄱陽湖水戰卻主動並勸孫權派兵支援。
也正是因此,才引起了孫臏的懷疑,畢竟鍾達的前後反差有點大。
可隨著孫臏的深入調查,他卻發現了鍾達此人的恐怖之處,紙麵上的情報堪稱天衣無縫,根本找不出任何的破綻,但這個世上根本就沒有完人,單單沒破綻這點,就已經是最大的破綻。
查到這時,孫臏就已經斷定鍾達是劉秀派來的女幹細了,專門負責挑撥和激化吳國內部的矛盾,孫權則隻是鍾達的傀儡而已,而紙麵上的情報也全都是偽造出來的。
孫臏雖明知鍾達是女幹細,但苦於沒有證據拆穿他,於是就向孫策獻上了反間計,讓孫策明著臭罵孫權一番,但實際卻是在點醒他。
孫策說孫權不孝是事實,說他眼高手低也是事實,但說他一點能力都沒有?這顯然是不是事實。
作為三國時期孫吳開國皇帝,年僅十五就繼承兄長位置的少年君主,孫權在武略方麵雖遠不如孫堅和孫策,但在政治方麵,就是孫堅和孫策兩個加起來也遠不如孫權。
孫權是有才能的,隻是不在軍事方麵,可偏偏他人菜癮還大,明明不是那塊料,但就是喜歡親自領軍,這才搞出了那多的笑話。
如果說孫策是軍事家的話,那孫權就是政治家,而且是手段很高明的政治家,這樣的人自然不可能是個沒腦子的蠢貨。
可孫策要是明直接告訴孫權,鍾達是劉秀派來的女幹細的話,那孫權反而會懷疑孫策的用意,覺得他是在離間自己君臣的關係,畢竟鍾達可是他手下的第一謀士。
但孫策不指名道姓,他通篇都在大罵孫權,僅僅其中一句暗示他身邊有女幹細的話,那孫權怒歸怒,但當他冷靜下來之後,反而會自己排查並懷疑到鍾達身上。
這要是按孫策以前的脾氣秉性的話,肯定不會如此費心費力的去點醒孫權的,大不了他就自己單挑劉秀,不求你孫權幫忙,隻求你別添亂就行了。
但潘陽湖一戰後,吳楚之間的差距已經徹底拉開,全據長江水道,來去自由的楚軍優勢太大,單靠孫策一家已經擋不住劉秀了,隻有孫策和孫權聯手才能自保。
可有鍾達在孫權身邊,孫權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別說是幫忙了,甚至還會繼續幫倒忙,而孫策也沒辦法在應對劉秀的同時還防著孫權。
所以,必須要
第2914章:孫臏巧施離間計,司馬懿機智自救.
先解決鍾達這個***煩,孫權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那時孫策和孫權才能真正聯手一致對外。
迫於無奈之下,孫策隻能接受孫臏的離間計,而孫權也沒有讓孫臏和孫策失望,一番憤怒的發泄之後果然懷疑到了鍾達身上。
孫權統帥屬性雖不高,但智力和政治都不低,隻是因為年紀尚輕,以及磨礪不夠,所以還未達到五維巔峰罷了。
之前孫權沒有對鍾達產生懷疑,是因為他從沒往這方麵想過,畢竟鍾達不但是孫權的謀主,還是救命恩人,沒有鍾達的話,他根本不可能從建業大牢中逃出來。
但經過孫策的提點之後,孫權隻要稍微一想就會意識到,隻要自己逃出建業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