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利用百姓來保全自身,若是真按你們說的去做的話,死後又有何臉麵去見天蓬叔?
」
朱天蓬自然是沒死的,而是跟玄奘西行去了,但在朱棣以及明國眾人眼中,突然失蹤的朱天蓬肯定是死了,而且基本可以斷定是大秦派人刺殺的。也正因為這一點,齊係之中不少被朱天蓬一手提拔,以及受過朱天蓬恩惠的將領,都對大秦極為痛恨,所以諸葛亮離間齊係諸將才會如此困難,甚至不惜用
上連環計才能起效。
見朱棣的表情不似作偽,範增和姚廣孝更急了,都想再勸勸朱棣,可話都沒說出口,卻被朱棣直接抬手打斷。「兩位軍師都不必再勸了,中原百姓何其無辜,短短二十餘年間就經曆了五次中原大戰,而現在是我朱棣守不住青南三郡,也是我要舍棄青南百姓,又豈能還
用百姓來當擋箭?」聽到朱棣的慷慨激昂之言,範增和姚廣孝是既欣慰又無奈,欣慰的是朱棣心存百姓,做事也有底線,是位真正的仁義明君,而無奈的則是當前局勢下,仁義
沒有半點用處啊。
朱棣已經下定決心,範增也謀士也不好再勸,隻能按照朱棣的吩咐來,明麵上調重兵和秦軍對峙,暗地卻在為撤離青南做準備。
與此同時,青南,秦軍大營內,諸葛亮正在麾下眾將商議該如何應對。
跟喜歡冒險的霍去病不一樣,諸葛亮用兵主打一個穩字,他雖也猜到了朱棣有提前撤退的可能,但卻並不認為朱棣會這做,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青南三郡不但是朱明構建已久的防線,而且還囤積了大量的糧草物資,人好撤,但這些東西可不好搬,自然不可能說放棄就放棄了。
二是一個多月的反應時間,足夠朱棣解決內部的問題了,現在青南的明宋聯軍內部隱患已除,也確實有主動開戰的底氣。
三則是兗西秦軍已止步於昌邑,短期內並不會直接威脅到青南,而在兗東五郡全部淪陷之前,朱棣其實都沒必要主動撤退。
不隻是諸葛亮,蘇定方也是這想的,他們都不覺得朱棣有這大的魄力,而在他們看來朱棣如今的舉動更像是連環計。朱棣表麵上做出開戰的姿態,暗中偷偷的向後方運輸物資,以此來誤導秦軍讓秦軍以為明宋聯軍要放棄青南,繼而誘敵深入,這顯然比朱棣直接放棄青南三
郡更有說服力些。
不得不說,聰明人想的就是多,而無論是諸葛亮還是蘇定方,無疑都是絕頂聰明的人,但有的時候大道至簡,想的太多反而會和正確答案失之交臂。雖說就算直接開戰,諸葛亮和蘇定方也有把握能打贏,但秦軍現在局勢一片大好,著急的應該是聯軍才對,所以自然沒有冒險的必要,於是諸葛亮和蘇定方
都選擇了觀望,坐等聯軍主動暴露出更大的破綻來。可諸葛亮和蘇定方都沒想到,在西線淪陷的巨大壓力之下,朱棣還真就有這大的魄力,竟然真的在秦軍尚未攻陷兗東遷,就將青南防線和大量的物資都給
第2920章:朱棣棄青南三郡,兵不血刃統青州(下).
舍棄了。
當然,那運不走的糧草和物資,朱棣也不會便宜秦軍,而是直接都一把火燒掉,來不及燒掉的就分給了當地百姓,總之就是一旦糧食都不留給秦軍。
朱棣的這番操作,屬實是把諸葛亮和蘇定方都給驚到了,都不驚動都在心中讚歎:朱棣真是走了一步妙棋啊。表麵上看,朱棣棄守青南三郡,不但戰略空間大打折扣,而且損失了百萬人口,以及海量的糧草物資,乃是一步錯的不能再錯的臭棋,但實際上卻消除了一
個極大的隱患。從兗州戰場的曹軍敗退,卻讓青南的宋明聯軍陷入危局就能看出,這次中原大戰表麵上雖被分為了三個戰場,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整體,絕非任意一場大戰的
輸贏,以及一城一地的得失就能決定勝負的。
所以,從全局來看的話,朱棣棄青南三郡,乃是在棄車保帥,是無比正確之舉。
對此,諸葛亮和蘇定方卻並都沒有選擇追擊,而是放任明宋聯軍撤離青南,畢竟能不費一兵一卒,就占領整個青南三郡,這種好事幹嘛要拒絕呢?
因為對於秦軍來說,在青南決戰跟在徐北決戰,並無實質性的區別,甚至在徐北決戰還要輕鬆些。
徐州一馬平川,易攻難守,惟有徐北的琅琊郡,地形複雜且有堅城,但也比不上明國費力打造的青南防線,青南顯然要比徐北難打。三十餘萬宋明聯軍雖已跑遠,但若是出動騎兵還是能追上,可就算追上了,僅憑騎兵也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