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允許副業和養豬的,不然就是‘割尾巴’‘投機倒把’,她還真以爲以前的社會是這樣的。
穿越到原主的身上,接收了原主的記憶,她才知道,其實這個年代是允許農民養豬的,並且鼓勵發展家庭養殖,公社和大隊還號召大家養豬。
因爲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一頭豬等於一個小化肥廠,豬糞給生產隊可以兌換工分,當然,有沒有能力養,能不能養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豬養大了賣給公社食品站,還可以供給城裏人喫肉。
王玉青想起在四年後,也就是1980年,紀學寧靠養豬成爲公社第一位萬元戶,脫掉貧困的帽子,不得不說,他的能力很強!
“這就是我家。”
紀學寧的聲音突然響起。
王玉青點點頭,再次打量了一番茅草屋覺得新奇,紀學寧順着她的目光看去,開口:“我會把屋頂的茅草翻新。”
王玉青忍不住想笑,他是不是覺得自己在嫌棄?
不過呢,確實該翻新了,她擡頭衝着他儘量友善的笑:“不急,等你有空或者農閒的時候。”
殊不知,這笑容在男人的眼裏明媚燦爛,如驕陽明月,他也是頭一次瞧見這麼好看的笑容,讓他無法移開眼睛。
大隊裏經常有些年輕閨女羞羞答答的衝他笑,他都覺扭捏作態,渾身不自在。
“我臉上有東西嗎?”
王玉青摸了摸臉,問。
紀學寧啊了一聲,僵硬的轉過頭又半天蹦不出個字兒,恰巧,紀奶奶在紀小明的攙扶下從廚房走出來,身後跟着紀梅梅。
紀小明興奮的大聲說:“太奶,爸回來了,我那個媽也回來了。”
紀奶奶顯然也激動,歡喜的說話都不利索:“真……真領回來了,老四,小明沒騙我這個瞎眼老太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