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王玉青睡到自然醒,太陽穿過窗戶曬到她的屁股,她懶洋洋地翻了一個身,習慣性地伸手在枕頭底下掏手機,結果掏了半天掏不到。
她迅速起身打算尋找,下一秒,才意識到自己穿越到了這個七十年代了,不禁有點好笑,伸了個懶腰就起牀。
紀奶奶坐在門口剝玉米,聽見動靜,笑着說:“早飯給你熱在鍋裏了。”
王玉青在門口看了一圈,這個點紀學寧上工去了,紀大明和紀小明也都上學去了。
紀梅梅蹲在紀奶奶旁邊也在剝玉米。
王玉青沒急着喫早飯,而是想起田螺需要換水,結果,紀梅梅甜甜地說:“媽,爸爸已經把水給換啦。”
她笑眯眯地摸了摸她的頭,然後去廚房端出來玉米粥坐在門口喝着,她問:“梅梅,你們早上喫的啥啊?”
紀梅梅說:“玉米碴。”
王玉青把剩下的玉米粥遞給紀梅梅喝,紀梅梅雖然才四歲,但是特別懂事乖巧,她搖搖頭:“嗯嗯,我不喝,媽你喝。”
王玉青堅持給紀梅梅喝,然後對紀奶奶說:“奶,以後你們喫啥我喫啥,不用專門給我玉米粥,你再這樣,我就不喝了。”
說完,她給紀梅梅梳頭髮編辮子,教她數數,教她在地上寫字,還教她唱歌,紀梅梅最喜歡的就是聽王玉青唱歌。
紀奶奶滿臉洋溢着笑容,打心底兒高興,笑着笑着,她的左眼又流出眼淚,掏出手帕擦了擦。
她在想啊,要是眼睛能看見多好,真想瞧瞧這個畫面,也想瞧瞧王玉青跟紀學寧站在一塊兒的畫面。
王玉青後面幫着剝玉米,剝完後,她手有點痠疼就站在豬圈旁邊盯着白白肥肥的小豬崽看。
她一想到以後靠着這豬崽子躺平,安慰自己,現在造孽點就造孽點,以後有好日子過的,這麼一想,她笑出豬叫聲。
哪知,那小豬崽子好像找到同類一樣,也擡頭衝着她咧嘴笑,別說,那笑的模樣真像她。
她問紀奶奶:“奶,這豬是公的還是母的。”
紀奶奶說:“公的,我家的豬啊,是整個大隊裏養得最好,比咱們大隊養豬場的豬還好呢。”
王玉青從紀奶奶口中知道,等到臘月的時候,家裏養豬的人會把豬交售給食品站售賣,重量必須要達到130斤以上,達不到要求就得拉回家繼續餵養。
達標後根據豬的等級和重量結算兌付現金,還有4至6斤的購肉票,跟飼料票。
這個年代自然家家戶戶想養豬,但是,有的養不起豬,有的不會養豬,大多數不達標。
不達標很多人不想繼續養了,就動用歪門兒,把豬的腿打斷,或者推下去摔死等等,這樣就可以上報大隊和公社申請宰殺賣肉,但是都是賣給大隊或者周圍的街坊鄰居,賣得沒有食品站貴。
王玉青越想越覺得紀學寧就是個人才!養豬大佬!不過,要是給它再配一頭母豬多好。
她想起摸回來的田螺給豬喫營養會很高,這麼一想,她爲了感謝紀學寧買的腳盆,開始選了一些稍微差點的田螺拿去廚房高溫水煮。
水煮後,再用石頭碾碎,她也沒有擅自主張餵給豬喫,而是等着紀學寧回家先問問他同不同意。
下午五六點的時候,紀小明沒有割豬草而是哭着跑回來,身後跟着紀大明。
王玉青詢問:“咋了?被人欺負了?”
紀小明想說,紀大明一把拽住他的手朝屋裏拉:“小明,回房間,我教你寫作業,媽,沒事。”
紀小明哭得稀里嘩啦,還抽搐着。
王玉青嚴肅的說:“男子漢大丈夫有事就要說出來,別磨磨唧唧,我們是一家人,瞞着幹啥?”
她從紀小明的口中得知,學校的同學都排擠他跟紀大明,還指着他們的鼻子說,王玉青作風不好,傷風敗俗,沒領證就跟着男人回家。
紀小明氣沖沖說:“是曹浩帶頭說的,大家都站他那邊,他還說……”
紀小明支支吾吾,有點不敢說出來。
紀大明說:“曹浩說,他不怕你,今天他在城裏當職工的大哥回家了,他們全家下工後要來找你算賬。”
紀奶奶擔憂道:“怪不得這兩天沒上門算賬,原來是等曹天回來,今天是曹浩奶奶的生日。”
王玉青記憶裏,曹天是林美麗的大兒子,當年靠着原主爺爺奶奶救濟上了高中,高中畢業後因爲是知識分子,國家每年都有一二個招工指標投放給大隊,最後選中了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