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第767章 蘇東坡的畫(2 / 2)  鑒寶狂少home

typeface:

上壹章 目錄 下壹章

的遠野令人心曠神怡。

煙樹掩映下的對岸讓觀者賞心悅目,山川物態,應有盡有,意境盎然。

蘇軾在創作中始終把握以寫瀟湘二水上下萬物寓“水”之意境的立意。

畫中竹葉濃淡不一,從竹子長勢分析,有些以淡墨畫出者殊無解釋成葉背的可能。

特別是所畫之末端翻卷的竹葉,墨色全然如一,並未因翻出背麵而有濃淡之別。

其所以雜用濃墨淡墨,為了使畫麵富於變化,且使本來相當密集的竹葉不給人以壅塞之感。

在這幅畫上,用淡墨所畫之葉為數不少,在用濃墨畫出的葉子中作無規律的穿插,而為了整體的連貫性,遂在葉間增加許多小枝。

不過與後世習用的“淡踢枝、濃撇葉”的做法不同,小枝的墨色很深,透過葉麵仍可看到。

蘇軾畫的竹葉逼真,長短闊狹渾如天成,葉尖既銛銳又鮮活,楚楚有生氣。

所畫卷折的葉子用筆圓轉翻跳,一氣成。

竹竿則以楷書及行書撇、捺、豎、橫等筆法寫就,筆筆到位,“用筆秀嫩,風韻高標,絕無畫家氣味,顯然為文人之筆”。

這幅畫的價值,不僅是蘇東坡少有的畫作。

更牛逼的是這幅畫傳承有序。

史料中,對這幅《瀟湘竹石圖》有明確的記載。

元統二年,湖南書畫收藏家楊元祥將這幅畫收藏。

明洪武三年,梁台李秉中從杜氏手中購得此卷,如獲至寶。

明嘉靖三十七年,金陵李家的傳人李甲峰攜此卷來到江陽。

在這偶遇明代文學家楊慎,席間楊慎在畫作上留下了一篇賞析的七言跋文,楊慎的墨寶對於《瀟湘竹石圖》無疑增色不少。

到了近代,《瀟湘竹石圖》的私人收藏者有兩位,第一位是北洋軍閥吳佩孚的秘書長白堅夫。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白堅夫在天都風雨樓古玩店中買走了蘇東坡的兩幅傳世珍品。

一幅是《枯木怪石圖》,另一幅就是這個《瀟湘竹石圖》。

抗戰時期,白堅夫把《枯木怪石圖》賣給島國人,《瀟湘竹石圖》成為神州唯一的蘇東坡畫作。

1961年,白堅夫經濟困難,決定把《瀟湘竹石圖》賣掉。

他曾專程到魔都,拿給他的熟人、當時魔都博物館館長張珩欣賞,希望張珩給找個買家。

可張珩卻給這幅畫鑒定為贗品,白堅夫一氣之下告辭離開。

從此,這幅《瀟湘竹石圖》便下落不明。

沒想到這件重寶竟然落在了喬治家族手中。

上壹章 目錄 下壹章